浙江银监局:打造浙江小微金融服务升级版
鼓励银行机构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对当前制约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和突破。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加大银税合作、投贷联动、权利质押等创新产品推广
文/袁亚敏 浙江银监局党委副书记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3期
鼓励银行机构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对当前制约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和突破。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加大银税合作、投贷联动、权利质押等创新产品推广,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范围,不断丰富还款方式创新的形式和内涵,推动还款方式创新增户扩面、提质增效。
近年来,浙江银行业根植于深厚的民营经济土壤,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银品牌”。截至2015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59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为我国小微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四类特色小微金融服务
优化差异化监管,提供政策保障。根据浙江实际,浙江银监局连续多年出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不得挤占、挪用额度,确保“三个高于”目标的实现。率先制定小微金融服务评价办法,关注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实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的制度机制、整体规划与组织体系、创新能力及合规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将小微金融服务优劣与准入挂钩,鼓励银行机构通过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社区支行下沉服务重心,支持通过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服务小微企业资金来源。
搭建权威信息共享平台,破解信息不对称“老大难”问题。通过集成银行和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让小微企业了解银行。台州、绍兴银监部门尝试建立了小微金融产品发布平台,以类似淘宝平台的运行管理模式,集成银行特色产品、小微企业政策等内容,企业登陆平台即可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合适产品,乃至直接申请贷款。另一方面,让银行了解小微企业。如台州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试点汇集工商、税务、司法等诸多部门78大类3800多万条信息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可通过该平台查询小微企业相关信息。
与地方政府部门互动合作,推动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打破政府部门界限,通力合作,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例如,银监部门与地方税务部门联合开展“银税合作”,引领银行业为纳税等级高的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将企业的纳税信誉转变成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同时,推动政府公益性担保作用的发挥,在学习借鉴台湾经验基础上率先在台州、温州地区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持续优化小微指数,预判行业趋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化解小微企业潜在风险。台州市政府在原来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指数基础上,以34万家小微企业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试点发布小微金融指数,客观反映小微企业发展运营状况、金融服务水平、偿债能力,动态监测行业发展趋势,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化解小微企业潜在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产品技术+担保方式+信贷模式+多渠道”金融创新
创新产品技术,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浙江银行业主动创新技术、产品,在提升小微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同时,积极为不同类型小微企业量身订做特色产品。例如,浙江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还款方式创新,降低了企业转贷成本。目前,全省各银行业机构均推出了类似“年审制”、“无缝续贷”还款方式的金融创新产品。此外还将按揭还款模式“嫁接”到小微企业贷款,以提升企业资金流和贷款还款匹配度、减轻企业续贷时的资金压力。
创新担保方式,有效盘活企业资产。面对小微企业担保难这一难题,浙江银行业不断探索拓宽担保范围,为小微企业提供商标权、农房、林权、排污权等资产抵质押贷款,有效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如台州市银行业以获批国家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有效帮助企业盘活商标无形资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创新信贷模式,联动多方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浙江银行业深化与信托、证券、保险、创投机构、担保机构等合作,为小微企业提供保证保险贷款、银投联贷等服务,促进金融服务覆盖各类型小微企业。为满足初创期企业金融需求,银行机构还积极探索“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银行机构除与政府、担保公司等合作建立了“风险池基金”、“孵化贷”模式外,还与创投公司合作推出了“跟进股权质押贷款”模式,通过分享部分企业股权的增值收益,覆盖科技型企业贷款的高风险。
创新多渠道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浙江银行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小微金融服务信息化水平,形成以微信银行、移动互联网银行等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渠道。如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推出了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商户POS网络贷款,全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提质增效多项制约待打破
信息制约仍存在,期待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业机构无法从企业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部分地区虽然已经开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但服务范围仅限于行政区划内,尚未形成更大范围乃至全省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新资产抵押存在诸多问题,期待更多突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银行信用贷款特别是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突破较慢,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担保。但商标权、农房、林权等新资产抵质押仍存在办理手续复杂、处置难、变现难等问题。
经济与法制环境制约明显,影响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创新政策与现行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脱节之处。例如,还款方式创新贷款中原有抵押物解抵押和办理新抵押间存空档期,存在担保“悬空”的法律风险。同时,企业逃废债现象增多,方法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秘,破坏了信用环境,挫伤银行业开展小微金融服务的积极性。非法集资在一定区域还呈出扩散态势,危害了银行业发展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金融+科技”人才缺少,亟待补充相关人才。目前银行从业人员中,同时具有金融和科技双重背景的综合人才还较少,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在运用大数据充分挖掘客户潜力、分析客户信息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信贷技术方面进展较慢。
重点实施四个提升
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提升信息化水平。引导银行业机构与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加大综合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努力实现风险控制模型化和客户拓展批量化,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鼓励先行先试,尝试打破制约条件。鼓励银行机构先行先试,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对当前制约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益探索和突破。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加大银税合作、投贷联动、权利质押等创新产品推广,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范围,不断丰富还款方式创新的形式和内涵,推动还款方式创新增户扩面、提质增效。
全力支持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建设,全方位提升配套服务。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支持台州建设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扩大政府性担保机构体量及担保能力,缓解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加快建设区域更大、涵盖更广、功能更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建立新型资产交易平台、完善抵质押登记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等方式,提高发展小微金融可持续性。
推动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造良好信用环境。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等行为,推动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对非法金融现象整治,为小微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