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福建自贸区探路 金融创新当依托实体经济
2016年4月21日,适逢福建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过去一年里,福建自贸区在监管部门框架性指导意见下推进各类金融业务发展。相应地,中国银行(下称“中行)亦在积极布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黄斌 福建报道
2016年4月21日,适逢福建自贸区成立一周年。过去一年里,福建自贸区在监管部门框架性指导意见下推进各类金融业务发展。相应地,中国银行(下称“中行)亦在积极布局。
中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末,福建自贸区共新增企业19357 户,注册资本3483.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倍、6.73倍。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中行自贸区客户数为3790家,占自贸区已开户客户数的37.96%。
“我们已经在自贸区内设有9家分支机构,实现了福州、厦门、平潭三大自贸片区全覆盖。”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杨展鹏日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称。
据中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王晓表示,中行在福建自贸区未来的首要任务为“紧随政策的指导方向,金融创新以服务当地企业的发展为前提”。从此表述来看,中行在福建自贸区未来的业务发展,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内企业的成长速度及发展质量。
配合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创新
截至目前,中行已在跨境人民币借款、产业基金、跨境电商、汽车平行进口、关税保函、对台金融合作等领域进行了尝试。
具体而言,跨境人民币借款方面,中行联动中银香港,截至目前已通过全球授信模式为区内企业发放了成本更低的跨境借款5.3亿元人民币。
在跨境电商、汽车平行进口方面,中行累计为整车平行进口企业开立国际信用证6443.40万美元,融资金额3887.18万美元,并与福州、平潭2个省内仅有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直连对接。
“在我们看来,自贸区最重要的功能,是实现投资的便利、贸易的自由以及行政监管的高效,因此自贸区金融服务首先是配合支持服务好实体改革,而非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创新而创新。”中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王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行未来的业务重点是“配合自贸区贸易投资商事等方面的创新而提供金融服务,比如办理汇总关税保函,提高企业进出口效率,服务跨境电商做大”等围绕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服务。
2016年4月中旬福建迎来央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
这一细则中,较受关注的政策要点包括: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门槛由“境内、境外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2亿元”减半至“5亿元、1亿元”,“鼓励区内银行向境外发放人民币贷款”等。而这,亦是中行未来的业务布局重点。
对此,王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双向资金池方面,“前期我们储备的客户基本上都拿到了”,未来“中行要把这块业务持续做好。”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了解,该细则条款与当地诸多金融机构预期的“完全不设门槛”尚有差距。产业基础薄弱的福建,能达到“门槛减半”后要求的企业,为数“并不太多”,这无疑制约了区内银行该类业务的发展。
在跨境人民币贷款方面,“福建很多企业在海外设立了平台,中行在自贸区的几个分支机构已在讨论方案,未来会考虑把对客户总部的贷款额度,利用自贸区银行跨境放款共享到企业的海外平台去用,目前时间窗口国内贷款利率就可能做到比在港澳借人民币更便宜。”王晓对本报记者说。
加强对台业务合作
此外,毗邻台湾,使得福建自贸区从设立伊始,便被赋予带动两岸经济、金融合作的任务。
自贸区设立后,中行福建省分行与台北分行签署协议,推出人民币两岸现钞调运及收付业务,自贸区挂牌以来,已累计调拨资金70.66亿元人民币。
同时,中行福建分行还与在闽台资银行,在代理支付清算、同业存放、代发薪酬等方面开展合作。
“整体而言,金融机构对台业务的发展目前还在早期阶段,双方合作还未能深入。”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自贸区政策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两岸的合资基金颇具成果外,诸如台资银行在自贸区内设立支行、在自贸区内设立合资银行、台资设立全牌照证券公司(相较有限牌照券商而言)等,均未实质性落地。
“一方面原因或与台湾当地监管有关,他们也有自己的流程,需要向"台湾金管会"申请,另一方面,台资金融机构亦需考虑自身的成本和扩展节奏。”该观察人士说。
王晓称,中行未来将利用与台湾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等的良好关系,通过与台湾金融机构的合作,努力推动福建自贸区对台金融政策创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