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货币之争打响G20前战
4月1~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G20峰会)将在伦敦举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议的成果如何将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将在这一行动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峰会上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备受关注。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G20峰会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华盛顿到伦敦:G20上的中国声音
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将于4月1日至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根据东道国英国的安排,这次峰会将主要就以下三方面问题交换意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
事实上,本次峰会已经是20国集团领导人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再次聚首。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讲话,阐述了中方的立场。
胡锦涛指出,危机的发生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胡锦涛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今年初,总理温家宝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也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
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中国积极应对,在去年年底迅速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在3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通过积极的经济刺激方案等形式,中国为稳定本国和世界经济承担了应尽的责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外,在关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国际货币体系、金融监管体系以及全球失衡现象等问题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发出了改革的声音。
3月27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愿意为扩充IMF资金库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长谢旭人,已先后表达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领衔的联合国一个顾问委员会,公开表示了对中国建议的支持。以俄罗斯、巴西、印度、印尼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纷纷进行了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