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汽修企业持续倒闭的必然原因
2015 年,汽车后市场出现疲软,竞争激烈,4S 店与路边店纷纷倒闭。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2016 年,将会有大批修理厂面临倒闭 从美国的车险理赔整体规模看,每年 1500 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一半赔车,一半赔“人”。赔车这部分,一半赔给维修,1/3赔给全损车,剩下15%左右是理赔成本。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中国车险市场规模大约是 5000 亿,其中用于理赔的大约60%,大约3000亿,大约2/3赔车,1/3赔人,由于目前全损车市场规模并不大,这意味着大约2000亿是用来修车了,其中1000亿赔工时,1000亿赔配件,平均每辆车的维修费用2500元人民币。在国内修车的客单价基本是美国同行的1/4。这个基本可以理解,目前国内喷漆工人的月收入大约是5000-10000人民币,美国同行大约是30000人民币,我们的喷漆工人大约是美国同行收入的1/4左右——收入和成本基本成比例。 美国大约有 4 万多家汽修厂,考虑到 1800 万辆事故车,意味着平均一家汽修厂每天只修 1 辆车——在美国遇到交通事故,修车通常交车时间是论周计算的,国内则按照天计算!目前4S店每天的事故车交车台次平均每天在 5 -10 台车,大约是美国同行的5倍。考虑到维修效率的优势,即使国内真有 8000 万台次的事故车,真实需要的汽修厂最多只需要 4 万家汽修厂!目前国内有多少呢? 2.7 万家4S 店都有钣喷车间,这些车间目前是大规模闲置状态。至于一二类综修厂,包括没有资质直接干活的,至少 10 万家起,能有 30 % 处于正常盈利状态已经不错。大型保险公司会严控理赔风险,将主动大幅减少合作维修厂数量。
服务效率更高的维修、保养、钣喷连锁企业层出不穷,1 家连锁型单店可以取代 3-5 家传统维修店产能。
互联网消费习惯一旦养成,20 % 的店铺获得 80 % 的网络订单,80 % 的维修店将度日艰难。
从美国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生态系统看,即使是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其合作的修理厂也不足 1 万家,多数不足 5000 家。目前平安、人保、太平洋几家保险公司合作修理厂都在几万家,这导致维修厂的风险管控难度极大,缩减合作维修厂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必然会从管控风险的角度尽可能减少合作修理厂数量,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把维修资源集中在能够更好地管控维修风险的维修厂。 随着类似“人保、太保、平安”这类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涌现,未来无论4S店还是修理厂,在诚信理赔方面一旦被保险公司发现,势必会被这些金融公司在企业的征信记录上涂上污点,这会导致骗保的维修厂不仅经济上受损,企业声誉也会受损。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中国的现实计划,大型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数量不会超过1万家,未来的互联保险公司只可能从传统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体系里筛选合作维修厂。这意味着,如果不能进入人、太、平三家保险合作修理厂范围,维修厂基本没有可能再拿到保险公司的维修资源——没有事故车维修支撑,维修厂很难生存。
如果按照1万家估计,这意味着现有合作修理厂2/3的淘汰率。目前即使生存状况尚可维修厂顶多只有30%,未来几年如果还将有2/3的会倒闭,也就是说,未来只有10%的大型维修厂能够长期活下去,假设以40万家计算,这意味着只有大约4万家大型维修厂能够比较好的活下去。随着保险行业拿出零整比、喷漆标准工时这两个杀手锏,未来4S店在事故车维修价格方面的话语权将大大减弱。
总体而言,未来几年是汽车后市场去产能化的过程。行业内关店失业潮来临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汽车销量在增长,但即使我们达到美国目前2.5亿的保有量,我们目前的维修厂数量也是过剩的,如果我们继续提升单店的维修效率,我们需要的维修厂数量只会更少而不是更多。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仅仅靠传统经验管理维修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给4s店和维修厂转型的时间并不多,谁先升级转型,谁先占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