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咨询:中国应考虑与美国建立货币互换机制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要求尽快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决策部门应考虑寻求与美联储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一旦达成,不仅能稳住人民币汇率,还有利于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来源:安邦咨询
作者:高级研究员 贺军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要求尽快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决策部门应考虑寻求与美联储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一旦达成,不仅能稳住人民币汇率,还有利于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也随之加大时,寻找一种有效措施防止人民币持续贬值,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汇率最终决定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预期,由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变不可能在短期发生,因此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措施必须是机制性的,而且在短期内要能够见效。
在我们看来,中美达成货币互换协议是一种有效的方案选择,中国应该将此提上决策日程,并推动达成此事。
中国与美国进行货币互换并不是全新的观点。2015年,平安产险宏观策略分析师张金洪、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以及更早一些时候中国驻IMF执行董事金中夏先生都分析过,中美建立货币互换对国际金融有稳定作用。从目前国内外形势来看,中美进行货币互换有了更迫切的现实意义。
货币互换的机制化和多边化是近年发生的,但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的历史比较长。1962年美联储同法国央行签订了首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至1967年5月底,美联储同1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签订了总额约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联储对外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金额从200亿美元上升到300亿美元,美联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为了防止金融市场巨幅动荡,美联储紧急与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和加拿大央行签订了临时性货币互换协议,以提供美元流动性来稳定市场信心。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继续进行货币互换,主要是为了给美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以及海外美国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2010年,美联储宣布与加拿大央行、欧央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央行签订了新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些互换协议最终期限分别延长到了2014年2月。2013年10月31日,美国、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六家央行宣布将原有的临时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换成长期、无限额、多边的互换协议。至此,本轮金融危机以后建立的临时性双边协议实现了机制化、多边化。
美联储进行货币互换有多重作用,一是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二是保持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三是巩固国际货币体系既有格局,四是应对全球治理格局的变化。
中国在2000年以后开始关注货币互换,在次贷危机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研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央行在10+3央行行长会议机制下提议对货币互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可以尝试使用货币互换作为应对危机的一种途径。当时部分国家面临资本外流并陷入流动性短缺的危险,主动寻求与中国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外国央行达成第一个货币互换协议,并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新进程。到目前为止,中国与30个国家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资金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互换协议并不以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为前提条件。但由于人民币不可兑换,限制了协议签订以后的使用效果,跟美联储的美元货币互换的效果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2015年开始,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急剧变化。中国在2008年之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已大幅放缓,降至7%以下;人民币也从过去近乎单边的强劲升值转为持续下跌;与此同时,中国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外流。中国目前面临的形势与金融危机之后相比已经完全逆转。从近期中国央行在汇率问题上的多次表态和努力来看,未来中国央行更担心的应该不是人民币主动贬值的问题,而是如何避免人民币持续贬值,以及应对由此产生的其他冲击。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国当前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迫切需要相对稳定的内外部金融环境,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到半途、不可能截然关门的今天,建立新的机制来加强人民币的稳定性极为必要!
有人基于国际地缘政治形势认为,美国未必会愿意配合中国满足这个需要。在我们看来,这是个需要谈判的问题。实际上,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维持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这也是对美国有利的事情。就经济而言,在经济和金融深度全球化的现在,没有一个国家会从另一个大国经济的动荡中获益。正如有分析人士所言,考虑到中美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性,两国实际上掌握着一个稳定全球的政策组合:中美货币互换稳住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中国内部有序出清(张金洪,2015年)。
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形势要求尽快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决策部门应考虑寻求与美联储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一旦达成,不仅能稳住人民币汇率,还有利于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文章来源:安邦咨询(anbound) 作者:高级研究员 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