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租赁全景图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在规模、盈利、资产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态势,金融租赁公司也逐步形成各自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色,但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在规模、盈利、资产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态势,金融租赁公司也逐步形成各自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色,但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租赁行业的现状、业务指标及财务指标,对前述问题进行展开,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概况
2007年之前,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比较缓慢,正常经营的金融租赁公司仅10家,资产总计仅300亿元。2007年,中国银监会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资质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建信租赁、交银租赁、民生租赁、招银租赁成为第一批银行系租赁公司。此后,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融租赁业步入黄金发展期。截至201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增加至30家;总资产余额合计达到1.28万亿元,净利润合计达到164亿元。2014年3月,银监会重新修订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扩大业务经营范围,鼓励民营资本投资。2014年7月,银监会又发布《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境内自由贸易区、保税地区及境外设立飞机、船舶专业化租赁子公司。中国金融租赁业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金融租赁业按照股东背景划分,可以分为银行系租赁公司、资产管理系租赁公司、制造商系租赁公司、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目前有16个省(直辖市)引入金融租赁公司。其中,天津市和上海市均将金融租赁行业作为区域经济(包括自贸区)发展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和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业务规模
2008年开始,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超过20%,金融租赁公司抓住有利机遇,全行业租赁资产规模发展迅速,2008——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1%。截至2014年底,租赁资产余额达到1.2万亿元。金融租赁公司中,租赁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的公司有4家,包括工银租赁、国银租赁、民生租赁、交银租赁。
影响各家租赁公司资产规模增长的因素:一是股东背景,银行系租赁公司可以与银行在资本、渠道、客户、资金、风险管理方面实现协同和联动,具有明显优势,资产管理租赁公司在渠道、客户以及股东担保增信方面有一定优势,而制造商系租赁公司在产品、销售、维修、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二是业务定位,大型租赁公司一般以飞机、船舶等大项目作为业务发展重点,而有的租赁公司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项目分散、笔数多,规模不宜过大。三是回收期限,一方面,在相同投放量情况下,项目期限越短,每年回收的租金越多,资产余额增长越慢。另一方面,随着资产规模不断增大,每年累计的租金回收量也不断增大,资产规模增速减缓。
盈利能力
金融租赁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以金融批发业务为主,网点、人员等投入较少,因此一般短期内能实现盈利。随着资产规模逐年增大,金融租赁行业盈利快速增长,2008——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014年净利润合计为164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度全行业净利润增幅仅为15%,主要是受利率市场化进程影响,负债成本快速上升,利差水平逐步收窄。
与商业银行相比较,金融租赁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两个特点:一是ROA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主要原因是金融租赁公司不受存贷比约束,资产90%以上集中于租赁资产;二是ROE一般比商业银行低,主要原因是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较为单一,集中于高资本消耗的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业务,除资产转让业务以外,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较少。在金融租赁行业内,ROA比ROE更易衡量盈利能力。通过比较发现,中小租赁公司比大型租赁公司盈利能力强,非银行系租赁公司比银行系租赁公司盈利能力强。
影响各家金融租赁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一是租赁项目定价水平,而定价水平又与风险容忍度相关,一般而言,项目越大、客户越好,定价水平越低,这也是大型以及银行系背景租赁公司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二是资金成本水平,客观上,银行系租赁公司因其股东信用等级较高而具有明显优势,主观上,准确判断利率变化趋势、有效管控流动性风险对降低租赁公司负债成本至关重要;三是地方支持因素,如天津、上海等地注册的租赁公司可以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四是会计政策差异,包括拨备政策、手续费收入确认方式、经营租赁折旧年限和余值估计等。
资产质量
由于租赁项目期限较长,少则3年(如工程机械设备租赁),长则10年(如飞机、船舶租赁),因此金融租赁业务具有显著的“盈利当期性和风险滞后性”特征。2014年,金融租赁全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为0.8%,租金回收率为97.84%,虽然仍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但近年来资产质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除新设机构以外,大型租赁公司资产质量优于中小租赁公司,银行系租赁公司优于非银行系租赁公司。
影响各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质量的因素:一是与宏观经济相关,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金融风险加大;二是与租赁项目投向相关,近两年船舶、煤炭、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项目处于风险高发期;三是与承租人客户资质相关,特别是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租赁公司,容易出现风险;四是与租后管理能力相关,银行系和资产管理系租赁公司凭借集团在渠道、信息等方面的协同能力,在资产清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业务结构和创新能力
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直接租赁涉及供应商、出租人和承租人三方,结构较为复杂,类似供应链金融;售后回租只涉及出租人和承租人两方,结构简单,类似抵押贷款。售后回租易于做快做大,但不利于提升租赁公司的专业能力以及对设备制造商的服务能力。整体而言,金融租赁公司直接租赁占比明显偏低,全行业2014年直接租赁占比仅为14%,其中占比超过30%的仅有农银租赁、昆仑租赁、交银租赁。
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的资产风险全部由承租人承担,租赁期满所有权一般转给承租人,租赁公司以赚取利差获取收益;经营租赁的资产风险部分由承租人承担,租赁期满资产退回租赁公司继续经营或处置,租赁公司除利差以外还可以通过处置租赁资产获取资产买卖收益。经营租赁主要集中于船舶、飞机、物业等领域,要求在资产的评估、维护、处置等方面有较高专业能力,一般期限较长且盈利较慢(主要是折旧因素)。金融租赁公司在成立初期一般以融资租赁为主,具备一定实力后再开拓经营租赁业务。截至2014年末,全行业有13家租赁公司开展了经营租赁业务,余额1060亿元,主要集中于国银租赁、工银租赁、民生租赁、交银租赁4家。
境内SPV业务模式。特殊目的机构公司(SPV)是国际租赁业普遍采用的交易模式,具有资产清晰、风险隔离、方便融资、税收优惠等特点。2010年银监会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保税区设立单机、单船项目公司开展租赁业务,天津、上海、北京、宁波等地保税区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由此金融租赁公司SPV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至2014年底,共有10家租赁公司在境内保税区(自贸区)设立498个SPV。
此外,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获准从事跨境租赁业务,如国银租赁、工银租赁、交银租赁等直接或借道集团境外平台开展跨境飞机、船舶租赁业务。还有一些租赁公司尝试负债业务创新,如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境外发债、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在规模、盈利、资产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态势,金融租赁公司也逐步形成各自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色。但同时,金融租赁行业也面对着诸多新挑战、新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严重影响了金融租赁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均面临着重大挑战,而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和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受到的影响更加显著。二是趋缓的固定资产增长率和不断扩容的竞争主体将使各家金融租赁公司发展速度受到约束。三是以设备为载体的融资模式决定了金融租赁业与制造行业的命运休戚相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临资产质量压力。为此,金融租赁公司需要加快改革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竞争力的核心。金融租赁公司应在风险管理领域苦下工夫,重点关注:一是信用风险,即承租人的偿付能力和还款意愿;二是流动性风险,即租赁项目长期性和同业借款短期性的错配平衡;三是租赁资产风险,即在承租人不能履约或租赁期限到期后续租、处置租赁物的能力。
负债能力是金融租赁公司竞争力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项目定价方面相对较为被动,因为客户在金融市场的选择越来越多;而在负债融资方面仍大有可为,金融租赁公司应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即改变以投放定融资的模式,在确保流动性前提下,根据央行货币政策走向、银行间市场利率汇率变化趋势,选择合适时间发起融资,并运用发债、资产证券化、远期、掉期等工具,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支撑资产做大做强。
业务转型是金融租赁公司竞争力的源泉。融资租赁是“融资”和“融物”的有机结合。对客户来讲,仅从融资角度看,租赁与银行、证券、信托相比并无优势。因此,金融租赁公司应注重突出“融物”的特征:一是发挥租赁物缓释风险的作用,满足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二是发挥经营租赁灵活配置资产和表外融资作用,满足航空、航运等行业客户轻资产管理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