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浩: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供应链改造

2016-03-30 17:23 1048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在农产品供应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在农产品供应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境之下,农业供给侧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农业企业又应该怎么做?浙江农资集团总经理助理陈志浩结合集团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浙江农资集团总经理助理陈志浩(左一)在浙农茂阳农产品配送基地


农业供给侧改革:得产业链上游者得天下


“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多年来致力于农业产业链业态改造的陈志浩,将供给侧改革的目光放在了产业链上游。陈志浩认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离不开解决三个痛点,即资金、技术和销售。而这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对源头的改造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小农经济,小生产对应大流通。一方面分散式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农业品质的追求;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使得农业效益、农民利益以及竞争力都难以提高,这个对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而得上游者得天下,就是要主动掌握上游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农资、农机、农技和农产品收购等。


通过对产业链上游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进行改造,最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浙江农资集团通过近几年的基层实践,立足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重点布局规划种养殖基地,发展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农产品配送,定向服务高等院校、事企单位食堂,为农业从养(种)殖—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做出了成功示范,为实践“从田园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的农业产业链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订单农业: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品质


在农资领域二十余年的深耕,让陈志浩意识到,对于眼下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如果供给侧的改革跟不上,农业就会败下阵来。在这种情景之下,浙江农资集团在浙江省内率先做起了订单农业,一方面连接浙江省高校食材采购需求,一方面则指导农户种植生产。具体的做法就是,根据高校、事企业单位的订单需求,组织农户安排生产,统一科学施肥、合理用量,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保障农民收益。


现阶段,集团旗下茂阳农产品配送中心已在诸暨店口拥有养殖基地230余亩;在诸暨浬浦、牌头拥有蔬菜基地570余亩;拥有2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定向服务人口多达20余万人;并且中心已形成了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订单部、分拣中心、冷冻库和中央厨房,农机租赁,农技解决方案等一体化的订单农业配套服务体系。陈志浩认为,发展订单农业除了避免农户盲目跟风种植,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之外,最根本的是为了保障农民收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跨界合作:做中国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作为国内最优秀的农资龙头企业之一,浙江农资集团一直本着以农为本,服务为农的发展纲领,立足生态农业,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转折期,集团将产业链触角延伸到了汽车、房产、塑化等业务等多重关联性业务中来。陈志浩说,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应该加大农业产业融合,以节约运营成本。


坚持在连接为农的基本原则之下,通过推进和发展关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培育农业服务市场,扩展从农业到产业经济的融合,推动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造与拓展,形成一个基于农业的产业生态,这是浙江农资集团的使命与责任,跨界合作的基础也在于连接为农的初衷,集团将按照“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管理”的发展战略,建设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现代化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集团,更好地为农服务。


关于未来:打造农业闭合生态圈


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贸易到分级分销,从传统国企到风险投资,陈志浩感叹道,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已经不足以成为企业做出决策的重要路径,取而代之的是自身生态链闭环的打造。农业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在于种子和技术。集团将按照客户需求,自建标准体系,研发育苗育种技术,按需生产,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指导农户田间技术管理。谈及化肥零增长,陈志浩的观点是,农业发展面临的许多瓶颈性问题,都可以在科技进步中找到破解的“钥匙”。未来的农资行业,一定是朝着更为科学与合理的方向发展。以上游链的标准体系为切入口,从节水、节地、节肥、节料、节能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通过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使化肥使用量减少、总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农机租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科技素养和田间管理水平。而说到农资电商,陈志浩的观点非常鲜明,农资电子商务是绕不过去的,传统的农资企业应该积极拥抱互联网,结合自身的优势,把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技术应用到农资行业中来,为农民增收,帮助农户提供种植解决方案。


后记:浙江农资集团在订单农业、产业链改造等方面的积极尝试,不仅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探索,更为深入推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经验。未来,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涌现出更多像浙江农资集团这样的新型业态和生态,共同推动着中国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上生长,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0
标签: 供给 志浩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