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协调内外 通向共同繁荣之路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落到实地,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摘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落到实地,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记者 刘诗萌 李子木 陶娅洁报道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这样说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的成果凸显,特别是倡议背后的公共产品思维,让我们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外交政策越来越理性、成熟。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一带一路”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把“一带一路”作为热点,指出将“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落到实地,2015年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一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和泰国等国家。已运营一年多的丝路基金和今年初正式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宏观层面上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钢铁、电力、通信等相关行业领域提供资金保障。
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一带一路”也是2016年和“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他要求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对内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我国协调内外、统筹陆海、兼顾东西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将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将为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同时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官员称,“一带一路”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据悉,“一带一路”规划可能将更多省市纳入规划范围。在今年初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全国30多个省市表示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其中约20个省份明确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发展重点。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一带一路”建设从“开局起步”到“全面推进”的转变之年,如何进一步将“一带一路”与“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特别是统筹协调各个地方政府“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规划、发挥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是本次两会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规划的整体布局与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相契合的,方向是一致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未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都需要一个阶段性的规划来积极有序地组织推进。
“比如,就宁波而言,作为‘一带一路’的支点城市,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国家赋予其重要的要求,带有重要的机制。”宋伟举例说道,宁波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其区位优势、民营经济优势、特别是多年形成的开放优势十分鲜明,已经成为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十三五”规划实施战略的过程中,宁波应该有所作为。
随着“一带一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中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之间各个层次的互联互通,在三个增长极间形成内在的区域协同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长江上游连接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游连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好比一个扁担,一头挑的是一带,一头挑的是一路。长江本身就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纽带,依托黄金水道,可以更好地把‘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实施好。”
同时,破除利益藩篱,通过构建省级“一带一路”建设协同机制和合作新平台,共同制定合作内容、方式、时间表、路线图等对接举措的具体内容也十分关键。在统一的框架内对各个地方进行精准的功能定位,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打造互补共享合作的格局。
“就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已经制定了具体规划。主要是在符合国家规划的前提下,长三角各大城市应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协同、联动。比如,关于基础设施的互通问题,公共政策的相容问题,高端资源的整合、辐射和配置问题等应该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宋伟说道。
而在节点城市区域服务功能的探索上,宋伟表示,节点城市之间要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方向,做更多的探索。这个探索要契合本地的实际,放大本地的优势。从国家层面来讲,在符合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下,要对一些节点城市加以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对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可以看出,能源战略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过程中始终不可忽视的领域。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对外能源合作和融合,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提升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是今年两会上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能源角度来讲,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但是,我们的主要指导思想是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而且要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但是,这也不排除、不排斥我们与国际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上诸多国家是资源大国,我国可以通过技术、装备出口,工程队伍走出去合作开发能源资源,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能源安全。
按照能源局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将加强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比如中亚是能源富集区,但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能源的自身消费空间不大。我国则恰恰相反,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那么为了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就需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在实施‘一带一路’这种务实合作中,能源必定首当其冲,同时也是压舱石。”努尔·白克力举例说道。
“这几年,按照中央的部署,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后,我们也制定了相关的能源规划,主要是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既要保证我们国家的用能问题,同时也要起到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作用。”努尔·白克力表示。
整体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内在因素是中国自身的改革力量,而外在因素是通过对外开放,得到世界产业发展大潮的推动。
“一带一路”的非排他性、正外部性以及互惠共赢的理念,无论对中国还是沿线国家都将产生发展与改革的双重激励效应。正因如此,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探讨建立包括商品贸易发展、投资便利化、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发展互助、货币与汇率协调等方面的多种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迅速得到沿线国家的响应,合作成果也接连不断。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对于沿线各国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一定要与对外贸易投资、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
“在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思考怎么把我们的优势产品和项目,根据各个国家的需求,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个步骤推出去,从而既能用我们的生产能力为世界经济做贡献,也满足了这些国家自身对中国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并对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姜增伟说道。
今年两会中,“一带一路”是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热词”。 讨论中,代表委员们一致的观点是,企业更好地沿“一带一路”走出去,除了需要企业审时度势、苦练内功外,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姜增伟也指出,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多边、双边的国际组织如何在国际惯例基础上更加融合、更加有效地为走出去的企业在国外的发展提供法治环境和保障至关重要。
“当然,走出去的企业还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不仅要在设备、技术方面一流,更要在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一流。所以企业从管理角度也应更了解一些国际上的知识或向发达国家学习,以具备更高的管理能力。”姜增伟补充道。
“一带一路”建设既是贸易之路,也是货币之路。金融支持是“走出去”企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受金融业“走出去”滞后的影响,金融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较弱。
对此,姜增伟指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的自身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企业走出去以后,在金融、保险领域的配合更加重要,同时还要注重提供上市法律的跟踪性服务,甚至一个国家的人文文化都要为企业做一些指导。
“我们不能仅仅就项目谈项目,我们追求的不仅是经济利益,即使是经济利益也是互为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为世界发展做贡献。虽然一个企业很难彻底解决我刚刚提到的融资问题和信用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动用国家的力量,或者动用市场的力量,把这些元素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支撑走出去的良好保障体系。”姜增伟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