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华:2016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前景展望
随着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去库存、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的逐步展开和落实,201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仍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作者: 朱中华律师
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原载于2016年2月1日《企业观察报》
随着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去库存、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的逐步展开和落实,2016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仍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业务规模也会继续扩大,国际工程市场占有率将得到进一步增加。当然,随着对外工程行业发展猛增,规模扩大的形势,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加,并且更为复杂,在前行的路上也会充满荆棘和暗礁。对2016年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展望:
金融机构将会为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正式开业。全球迎来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定位于针对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投资重点领域包括能源与电力、交通和电信、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供水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以及物流等,首批贷款计划将于2016年年中左右批准。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在2016年将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为中国企业承接海外工程创造更多的机会。
2015年6月29日,中欧领导人在第17次会晤后达成广泛共识,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并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方参与欧洲投资计划的考虑是宏大的”,即中国将考虑加入“容克计划”。容克计划,即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为长期拉动欧盟经济而大力推动的一项投资计划,是欧盟委员会2014年11月提出的旨在重振欧盟经济的欧盟投资计划,其实施途径是通过新设立总额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FSI),在2015至2017年间释出来自私营部门约3150亿欧元的投资。但计划实施后,筹款进程稍显缓慢,中国的加入将会推动该计划实施,并将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相互对接。“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将给中欧经济合作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和更多机遇,促进中国对欧投资,深化双方金融合作,帮助中国资金、资本更好地走出去,也会为中国企业投资欧盟市场的能源与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更多机会。
业务仍会高速增长,业务规模和国际工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仍然在亚非拉地区。虽然目前关于2015年全球市场分布的统计尚没有出来,但是根据目前已经了解的情况,在地区市场分布上应当与2014年没有太大的变化。2014年,在美国《建筑新闻纪录》(ENR)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行榜中上榜的中国企业在全球海外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至17.2%,远高于西班牙承包商的13.1%和美国承包商的11.4%。中国在非洲、亚太和中东地区的份额仍为世界第一,其中中国承包商在非洲地区市场占比为49.4%,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比突破20%,在中东地区市场份额达19.2%,在拉美市场份额达到12.7%。
2016年我国建筑业“走出去”仍然会保持两位数的较高增长速度,业务规模必然会继续扩大,按年增长不低于10%计算,2016年我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总营业额会突破1700亿美元,总合同额也会突破2200亿美元。2016年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商市场仍将在上述地区占有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同时,在部分发达国家市场和南美市场应当也会有所发展。
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设备+工程”领域和建材行业本地化建设项目方面将有更大发展
2016年我国将在有优势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高端制造业领域和某些建材生产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并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扩大,带动中国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建材行业更快走向国际,带动国内剩余产能的转移。
2016年,在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特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为突出。据亚洲开发银行与亚行学院2009年的测算,2010-2020年亚洲国别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预计为8万亿美元,其中,68%为新建投资需求,32%为维护及改造投资需求。从行业分布看,电力和公路建设投资需求最大,分别占亚洲国别投资需求的51%和29%。从次区域分布看,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别投资需求为4.67万亿美元,南亚为2.87万亿美元,中亚为4600亿美元。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资金的支持,2016年的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市场将继续巩固和扩大,“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表现将更为突出。2016年,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主业的中交、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电建集团等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将会受益于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市场的强烈需求,巩固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中国在有优势的中高端制造业如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工程项目会增加,并将带动中国产品和某些建材生产行业的发展。据了解,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将重点攻克推进的项目包括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究推进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亚洲——欧洲、非洲——欧洲等一批跨国跨洲联网示范项目,2016年将有可能与各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合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上述地区发展取得新突破。2016年,中广核与中核将借助“华龙一号”与自主三代核电CAP1400技术,继续大力开拓肯尼亚、罗马尼亚、南非和土耳其等国家市场,并取得新的突破。
中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前不久提出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安排,为水泥、钢铁等建材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见》将钢铁、建材等12个行业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鼓励。当年欧洲、日本产能过剩,将装备输出到我国,其输出战略是以产品出口带动,以产业链输出为目标,这是我国相关企业可以借鉴的。根据中材集团、海螺集团等公司2016年的工作计划,我国的水泥建材企业将会继续领先水泥行业“走出去”的步伐,为国外建厂实施本地化生产,继续在东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区市场获得新的斩获。
承包模式更加多样化,EPC项目和引资、融资项目大幅度增加
目前,整体国际经济仍处于缓慢回升阶段,石油、钢铁、有色矿产和原材料价格每况愈下,许多国家特别是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石油矿产的国家的财政收入会更加紧张,因此,基础设施和其他建设资金并不充足,如果企业能够为项目引资或融资,则将会加大竞争的优势。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国内产业过剩,国家通过政策性银行、产业基金、援外基金或有商业银行等机构,将会为企业 “走出去”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的模式上,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传统的“两优贷款”、BOT、PPP项目为代表的融资项目、“两优贷款”项目和以带动大量中国机电装备出口的EPC项目,以及其他带资项目将会大幅度增加。与此相反,施工总承包项目将仍然会集中在房建和以土建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领域,规模应当会减小,因此竞争将更加激烈,利润降低。这就要求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还必须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土建承包商、勘察设计承包商、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承包商、运营商,甚至投资开发商转变。
工程企业海外并购和本地化发展将有新的进展
2014年,中国建筑全资子公司中建美国有限公司完成了对美国Plaza建筑公司(Plaza Construction)的收购。Plaza建筑公司成立于1986年,是美国知名的建筑管理和总承包商之一。Plaza的业务类型和经营地域将对中建美国公司的现有业务起到有力的补充作用,尤其对公司在私人建筑和地产领域的拓展给予有力的推动。该收购首开中国企业并购国外大型建筑公司的先河,使中建美国公司一跃跨入全美最大承包商前50强行列,有利于中国建筑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继中国建筑在美国市场收购之后,2015年5月15日,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国际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约翰·霍兰德公司的收购。约翰·霍兰德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建筑工程公司,已有65年历史,在铁路、隧道、水处理、环保及能源资源等领域的优势,也是澳大利亚唯一同时持有铁路运营和铁路基建管理执照的公司。此次收购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在澳大利亚迄今最大规模的投资,为中国企业进入澳大利亚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提升中国交建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在铁路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伴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工程所在国的要求会更加苛刻,许多国家不仅要求中国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承建其工程项目,而且鼓励或要求其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公民就业,因此,可以预测,2016年中国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过程中将会在材料与设备采购与劳动力的雇用逐步国际化和本地化,不再主要依赖国内出口和劳务输出,而是更多地采用当地和国际化采购,以适应当地市场、法律和政府要求,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水平,解决当地国民就业。同时,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在当地投资办厂等形式实现国际化和本地化发展,将会成为更多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新模式。
面临的政治法律风险与市场风险更加广泛复杂,风险管控短板将会对中国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承包规模的扩大、进入的国家市场增多、承包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也会面临更大更复杂的风险和挑战。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由于项目的国际性而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管控往往捉襟见肘,难敷其用,因此,建议企业借助外部力量,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提供相应的服务,寻找专业的国际工程律师、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提供协助,对投资目的国与工程所在国市场和法律进行尽职调查、前期论证、投标报价咨询、签约与履约风险审核、索赔和国际仲裁的处理。如果能够善于利用专业律师等外部力量,管理企业“走出去”所遇到的风险,则必然如虎添翼;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只有整合利用外部资源,减少甚至避免企业的投资或工程的政治和法律风险,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好中国企业“走出去”这篇大文章,建设好“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
本文出自:朱中华律师--国际国内工程律师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