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穆迪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发布报告,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其理由包括,政府债务不断加大导致财政疲软,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等。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发布报告,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其理由包括,政府债务不断加大导致财政疲软,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减少,中国落实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等。 穆迪对中国经济作出的结论是否客观公允?很多专家是存疑的。有专家称,报告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本身就不全面,似乎没有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服务业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消费继续推动中国零售业增长。 显而易见,评级报告本身缺乏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财政的稳健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将今年的赤字率提高到3%。这为进一步减税降费提供了更大空间,特别是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决策层明确表示通过财政扩张来支持经济增长;在高储蓄率的支撑下,能够通过多次降准等手段确保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不知美国评级机构能否读出这些含义。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高达32%。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2.4%。种种指标充分表明,中国政府的偿债能力远好于许多西方主要经济体。 中国政府落实改革的能力不容置疑。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实现中高速发展的必胜信心和坚强决心。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困难和考验。但是,对中国经济的极端看空观点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杞人忧天。 穆迪、惠誉和标普这三大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评级市场业务,影响很大。但是近些年在业务操作透明度和评价标准的公平性问题上饱受诟病。欧盟就公开批评这些机构在进行主权信用评级时存在程序“缺陷”。 穆迪也好,其他评级机构也罢,下调对中国经济的评级只能算是一个事件,挑不起大的风浪。况且,西方媒体时不时炒作中国经济下滑,最终又在事实面前栽跟斗,人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