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信托业发展:转型潮中生态位的变迁
(本文作者系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李永辉 董瀛飞 张永)
(本文作者系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李永辉 董瀛飞 张永)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生态位这一概念来自生态学,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我们发现,在生态位的框架下研究信托业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信托转型的本质。对于信托业而言,各个大类业务由于资源的需求结构不同,其生态位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认为,信托业转型实质是信托业务生态位的变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传统业务的生态位逐渐蜕变或消失,新业务的生态位开始诞生并成长壮大。分析发现,2015年是信托业生态位变迁的起始之年,新业务的生态位逐步巩固,并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生态位变迁:业务生态位分布从点状到面状
在生态位理论框架下,我们分析了信托业传统业务的生态位构成。典型的通道业务生态位主要包括银行、地产商和信托公司三要素,三者更多是通过非正式社会关系建立连接,信托经理的人脉关系对于业务的开拓至关重要。而典型的地产类业务生态位主要包括地产商和信托公司两个要素,两者更多是通过区域性社会关系建立连接,项目成员借助信托公司的区域优势开展房地产项目。由于高度依赖非正式关系或区位优势,这些传统业务的“生态位宽度”较短,加之各家信托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极为相似,共同导致了信托业务的“趋同演化”。如图1所示,在我国,各家信托公司基于各自有限的资源开展通道、房产等传统业务,整体来看,这些传统业务之间呈现出点状分布特征,业务要素之间难以产生交集。
图1:信托业传统业务的生态位分布:基于非正式社会关系和区域社会关系
然而,我们分析了2015年57家信托公司的年报(未经审计)数据中的业务构成后发现,通道和房产等传统业务的表现不容乐观,通道业务中的非正式社会关系正被基金子公司这一新物种迅速侵蚀,地产业的持续低迷也使地产商与信托公司的联系变的更加微妙。信托公司的房产业务开始在业务下滑的压力下尝试交易结构的创新以探索新的机遇,而私募投行、主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等新兴业务也开始出现,一些甚至已经形成了持续稳定的盈利模式。
我们发现,在核心要素构成上,这些新业务的生态位与传统业务相比存在显著区别。在新业务中,传统业务的非正式社会关系和区域性关系被人力资本高度市场化所取代,新业务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能用高度市场化的方式持续吸纳并使用专业人才。在人力资本市场化的作用下,我们预计,新业务的生态位分布会发生明显改变。少数信托公司借助制度、战略等优势,实现了人力资本的高度市场化,这使得成熟业务模式的复制变得更加快速,业务的跨领域交叉创新也变得更加容易,“生态位宽度”较传统业务更长,新业务的生态位呈现出面状分布。
图2:信托业新的生态位分布:基于人力资本高度市场化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生态位分布的改变将会导致竞争格局发生改变,生态位理论中的“格乌司原理”将会重新进入视野,同一生态位将“一山难容二虎”,同时由于新业务的“生态位宽度”较长,领先者加速成长,追赶者则举步维艰,难以像传统业务一般弯道超车。事实上,在2015年,那些行业转型中取得先机的信托公司快速扩张,加速复制其成功的业务模式,新兴业务初步实现规模经济,而追赶者此时才发现,随着领先者在新业务领域的地位逐步稳固,对新业务的开拓将面临人力资本等资源的重重壁垒。我们认为,2015年是信托业生态位变迁的起始之年,由此引发的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也将展开。
生态位变迁:领先者专注创造差异化优势、跟随者在趋同中走向衰落
图3:57家信托公司的净利润集中度
随着生态位的变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从图3可以看出,以净利润为例,57家信托公司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CR8(行业前八名份额集中度指标)和CR16(行业前十六名份额集中度指标)的净利润集中度分别从2014年的20%、35%和52%提升至2015年的26%、40%和59%。与此同时,跟随者步履维艰。从57家信托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看,不少2014年排名落后的中小型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在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发展放缓,从总收入看,一些信托公司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严重的负增长,显示出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跟随者并没有发挥其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反而在行业内外部的激烈角逐下成长乏力。集中度的提升反映的是生态位变迁的表象,深入分析发现,区别在于领先者和跟随着分别采取了不同方式来应对生态位变迁。
总资产和净利润散点图的变化最能反映出领先者的离散趋势。从图4和图5的总资产-净利润散点图的对比中可发现,与2014年比较,2015年领先者的散点更加离散,且向右上方移动,净利润和净资产增加明显。结合图3的集中度趋势来看,我们发现,规模的相对快速增长是领先者的共通之处,但在资产-净利润结构上(结构的不同反映了业务模式之间的差异),各领先企业并不趋同,说明各领先企业通过追寻各自差异化的转型目标,致力于创造差异化优势。
而与此同时,跟随者趋同明显。2014-2015年间,57家信托公司的总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的偏斜度均为正,且有所增大,分别从2.052、2.063、1.559提升至2.666、2.680、2.152,即上述指标数据分布呈现右倾趋势,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据此我们推断,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在总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方面达不到行业均值,散点图所示的聚集特征将更加明显,跟随者在趋同中将逐步走向衰落。
图4:2014年总资产与净利润散点图分布
图5:2015年总资产与净利润散点图分布
生态位变迁:以人力资本高度市场化为基础,创新性的组合优势资源是信托公司成功转型的关键
以上分析了生态位变迁对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那么,很多人也许更想知道的是,信托公司在何种条件下能够适应生态位变迁而不是被淘汰?是雄厚的股东实力、灵活的制度亦或是其它优势条件?
图6:57家信托公司的属性构成
为此,我们以自有业务收入为研究维度进行了分析。2015年,57家信托公司的自有业务收入总额同比增加68%,多数信托公司实现了自有业务的增长。各信托公司自有业务收入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自有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50%有20家,其中央企控股的信托公司8个,地方国企控股的信托公司7个,民企控股的信托公司5个;自有业务增长率介于10%与50%之间的有21家,其中央企控股的信托公司11个,地方国企控股的信托公司8个,民企控股的信托公司2个;自有业务增长率低于10%的有16家,其中央企控股的信托公司4个,地方国企控股的信托公司10个,民企控股的信托公司2个。
在自有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50%的信托公司中,民企控股占到25%,显著超过其在信托公司中15.8%的占比。近两年,一些民营控股信托公司积极转型,摈弃传统业务,将私募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视为新的业务方向,并积极从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机构引进大量优秀管理人才,抢占生态位高地,在转型中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这是否证实了灵活的制度是信托公司转型成功的先决条件?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数民企控股的信托公司自有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源自上一年度极低的基数,少量的增加即可实现自有业务增幅的较大改变。另外,一些上年度自有业务规模庞大的央企控股、地方国企控股的信托公司,如华润信托、重庆信托等则继续保持了自有业务的快速增长。
目前,我们还无法确认信托转型与股东背景、制度优势等条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信托转型途径的多样性。借助生态位理论,我们推断,人力资本的高度市场化不仅拓宽了“生态位宽度”,使得要素的使用更为广泛,还拓宽了“生态位深度”,创新要素的结合方式,使新业务更加多样化。
而决定转型成败的并非是股东背景、制度优势等外在条件,而是信托公司能否在人力资本高度市场化的支持下,充分发掘并创新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例如,中融信托充分借助灵活的制度深耕资本市场,中信信托则利用股东资源进行全方位创新,在人力资本高度市场化的支持下,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并为自身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