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贷款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并非新生事物的“两优”贷款,在国家走出去号角不断吹响的背景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记者 杨洋
来源:金融时报
并非新生事物的“两优”贷款,在国家走出去号角不断吹响的背景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八大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工业企业走出去的融资支持。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两优’贷款支持力度,支持海外生产型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及相关部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第二次对“两优”贷款进行任务布置。去年4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也曾强调,要在加强有效风险管控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的作用,扩大贷款支持的国别范围和行业领域。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作为“两优”贷款的执行机构,进出口银行近年来已不断加大“两优”贷款对工业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两优”贷款已支持近1000个装备制造业进出口和走出去项目,贷款余额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支持商务合同金额约1350亿美元。
进出口银行“两优”贷款在非洲支持了多个生产型项目, 在带动我国工业企业走出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刚果(布)鲁特特水泥厂恢复生产项目、马里新上卡拉糖联(以下简称“马里糖联”)项目、乍得巴阿赫水泥厂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马里糖联较具代表性。记者从进出口银行获悉,马里糖联是目前我国使用优惠贷款支持的最大生产型项目。
那么“两优”贷款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一些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或许更有发言权。在马里糖联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中轻公司”)。
在非洲马里,马里糖联项目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所要建设的是日榨6000吨甘蔗、年产10万吨白糖和960万升酒精的糖厂,并开发建设配套蔗田。该项目也受到了马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看来,这一项目的投产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和土地开发,还能够振兴马里民族工业、创造就业、增加税收。
就在2015年,马里糖联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8亿元人民币,而在投产之初的2013年,这一数字仅为1500万元。“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马里糖联成长的注解。除销售收入的增加外,项目的建设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据悉,马里糖联自2010年9月正式开工,到目前已实现90%的完工比例。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充足资金的保障。据悉,马里糖联项目总投资11.84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的支持,包括进出口银行提供的5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和4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贷款。
“马里糖联曾使用进出口银行3000万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进行技术改造,使该厂面貌焕然一新,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低成本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大大减轻了马里糖联及新糖联的财务负担,是项目成功的“助推器”。
事实上,马里糖联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据中轻公司统计,投资以来,该公司已累计从马里糖联获取利润3亿多元人民币,所获利润为股本金的6倍以上。同时还累计带动国产技术、设备及零配件等机电产品出口7000多万美元,实现了我国汽车和拖拉机整车向西非地区的出口,为我国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
马里糖联也为中轻公司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对于中轻公司而言,马里糖联经营的成功依托于工农商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据悉,目前,我国制糖行业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工农业分离的模式所带来的生产阶段原料供应紧张和销售阶段产品销路不畅。马里糖联及新糖联均采用集农业甘蔗种植、工业加工生产、产品销售推广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在原料供应方面,利用自有甘蔗农场直接实施原料的种植与收获。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一方面,企业可按照销售和生产计划统一规划原料的种植,确保原料供应;另一方面,省去了原料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原料供应效率。这一举措从根本上减少了原料来源的不确定性,同时降低了成本投入。
另外,在销售方面,马里糖联采用向大糖商批发销售的方式,节省了流通环节的成本以及零售方式带来的销售不确定性。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集农业、工业、商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经营模式,使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统一,这正是马里糖联成功的关键。
进出口银行表示,2016年是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承诺落实工作的开局之年。“两优”贷款将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与企业紧密联动,加大对工业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切实服务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大力支持非洲“三网一化”建设和中非产能合作,为深化中非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记者 杨洋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