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观察】 新常态下,农信机构隐性不良贷款的症与策

2016-03-04 17:12 3246

2003年,自新一轮深化改革以来,农信机构通过“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加大清收力度”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使其存量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但在经济下行等新常态下,农信机构隐性不良贷款数额很大,其中新增不良贷款占较高。


2003年,自新一轮深化改革以来,农信机构通过“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加大清收力度”等方式化解不良贷款使其存量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但在经济下行等新常态下,农信机构隐性不良贷款数额很大,其中新增不良贷款占较高。面对经营中最突出的隐性不良贷款问题,笔者认为:农信机构应通过“专家会诊,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苦练健康操”“内服外敷,活血化瘀”等方式,有效缓解隐性不良贷款“病情”,并制定长效机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1

“旧伤复发,不通则痛”,求诊隐形不良贷款病情

(一)病情不容乐观,“追根溯源”诊脉隐形不良病象

随着国内经济整体状况不断持续下行,“新常态”推动了农信机构贷款领域潜在致病因素的发展,不断出现“肌体感染”,病情不容乐观。首当其冲的是隐性不良贷款,它是不良贷款的“前哨和暗桩”,是最容易被“侵染”的部位。导致农信机构隐性不良较快上升主要“病因”有:一是经济实体“营养不良”,新陈代谢缺少“补给品”。借款企业或个人的主营业务因实体经济放缓,导致收入减少,最直接地影响了第一还款来源,导致按期还息得不到有效保证。二是“病急乱投医”。借款人在明知本身“造血功能”不足的情况下,继续过度投资维护运行,部分投资人通过高成本的民间借贷维持运营,最终入不敷出导致资金链断裂,借款人逼迫“跑路”逃避债务。三是经济肌体出现“局部肿痛”。例如房地产消费市场低迷,交易量出现明显下降,导致房地产投资萎缩,致使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其结果直接转化为对银行借款利息拖欠,进而形成隐性不良贷款。四是部分借款人“先天不足”,企业素质偏低,“旧患”或者说“隐患”较多,在经济“退潮”下呈集中显露出来。五是本土工商企业“体弱多病”缺乏科学管理等原因,社团贷款比重较大,增加了贷款管理难度,致使企业已经出现经营风险也未能及时收集信息,未能第一时间予以防范。

(二)“不通则痛”,隐性不良贷款对农信机构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对实体经济个体的影响,最终会传导至农信机构的财务报表上面去。其对农信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经营管理和监管指标两大方面。

1.对经营的影响:一是实际利润大幅下降,存在拨备缺口。如隐性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后,农信机构存在拨备缺口,实际利润减少甚至为负数,对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冲击显而易见。二是股金分红能力下降,声誉可能受损。如隐性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后,资产质量及利润下降,分红能力受限,可能会引起股东对资本回报及对农信机构经营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2.对银监监管指标的影响:一是资本充足率指标。如果隐性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后,可能对农信机构产生监管指标不达标的危险情况。主要原因是农信机构不良贷款增加,存在拨备缺口,导致资本净额减少,因此资本充足率存在不达标风险的可能性大增。二是拨备覆盖率指标。如果隐性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后,其会大幅减少拨备覆盖率。三是不良资产率指标。四是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及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指标。如果隐性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后,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顺势高企,对银监指标造成较大威胁。

2

“专家会诊,望闻问切”,问症隐形不良贷款成因

“专家会诊”“望闻问切”综合诊断,找准隐性不良贷款病因。

农信机构应成立“专家组”,集中相关精、尖、专管理人员力量,有针对性的研讨“病因”。在认真分析农信机构隐性不良“症状”后,通过“望、闻、问、切”手段,对其“病因”进行全方位“透视”,为“对症下药”提供真实依据。

(一)“望”,即调查。通过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着实有效的实地调查,摸排隐性风险资产风险,了解借款人这一“病源”。通过调查,挖掘借款人本身存在的“隐病”。一是调查借款人提供信息是否真实,各种报表数据是否有效。二是调查借款人资信状况和社会知名度。三是调查借款人获得贷款真实借款用途。这些如果借款人是恶意作为,导致在初期形成隐性不良,病因诊断为“恶性”。四是借款人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没有市场销路、没有竞争意识,企业也没有发展能力,给农信机构隐性不良埋下伏笔。五是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隐性不良。由于农信机构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特性,面对的客户群体大部分为农民,经营种植、养殖占很大比重,各种自然灾害及疫情对生产经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加之没有配套的保险补救措施,也是这部分支农贷款形成大量的隐性不良贷款原因。

(二)闻,即科技诊测。通过信息科技手段、社会化的征信系统等,真实了解借款人拖欠正常利息的思想和行为因素。通过这些手段的使用,从侧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发现借款人构成隐性不良的潜在风险。

(三)“问”,即问责。从内管管理方面找到最根本的答案。因为无论借款人如何信用不好,如何欺诈,但是如果“入口关”没有把握好,容易让一些“病毒”肆意侵袭,那么形成隐性不良就是必然的事情了。一是农信机构信贷人员考察不细,调查不实。特别是对借款人的人品考察。二是农信机构信贷从业人员风险意识不强,管理松懈。信贷人员发放贷款不重视第一还款来源,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认为有房子有地肯定损失不了;借款人在外地,缺乏有效的管理,拖欠正常利息了也找不到借款人催收;农信机构信贷人员在放时就已存在潜在风险,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致使形成利息和分期本金拖欠;贷款到期只是催收,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致使错过还款最佳时机,造成损失等。三是素质不高,能力较低。部分农信机构信贷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对一些金融理论、企业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缺乏了解,不会看企业报表不知道法规,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大,出现了人情贷款、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都给贷款增加了风险。四是追求利益,盲目投放。部分农信机构为完成贷款收息指标、利润指标,贷款投放到风险性大的企业和个人经营的风险项目,最终遇到风险,导致形成隐性不良。

(四)“切”,制度执行。一是有规不遵,有章不循。有的农信机构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调查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审批形同虚设,以致于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二是部分农信机构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执行审贷分离,权力过分集中,“搞一言堂”,都做老好人,有问题也不提出来。三是部分农信机构贷款过分集中于大户,或是某一种类贷款,致使风险相对集中,造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影响整个信用社。四是部分农信机构不按制度规定执行,人情大于制度,出现了借款人或是抵、质押人和担保人非本人签字现象,一旦诉诸法律,难以胜诉,更有的信贷人员,小恩小惠造成违规放贷时有发生。

3

“内服外敷、对症下药”,治理隐形不良贷款问题

(一)甄别“真假”隐性,“因病制宜”施治有术

一是从“遵守合同义务”的角度,强调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按时付息”的义务条款。针对大额不良及隐性不良贷款,农信机构应从“合同”法律角度,以借款人未严格履行借款合同中的按时支付利息的义务条款,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方式来催收隐性不良贷款。二是采取挽救态度,以“宽容”态度对待非恶意拖欠的借款人。目前经济状况下,农信机构部分贷款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大,以及整体房地产市场低迷而导致其第一还款不足,借款主体目前能持续经营且还款意愿较好。因此,农信机构应从现阶段整体经济环境及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股东心态等角度出发,积极帮助借款人摆脱困难,达到共赢,才能确保“剔除假隐性”,终止假隐性不良向真隐性不良的发展。

(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构建检测、杀灭隐性病毒防御体系

一是加强风险防控,提高隐性不良贷款预警能力。认清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对受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加强监控,做好预案。同时有针对性地成立“信贷风险防控专责小组”,加强风险预警监测,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向上反映情况,一旦发现风险苗头,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建立隐性不良贷款日常监测,实施动态管理制度。实行每旬对隐性不良贷款进行动态监控分析,逐户认真摸清底子。每月汇总清收化解进度,逐笔了解、分析、指导、协助清收化解。三是一户一策,加强存量隐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首先落实责任清收。其次重点清收。对辖内重点风险客户实行“一户一策”重点清收,制定清收措施,分步落实清收计划。

(三)标本兼治,五位一体斩杀隐性不良余毒

农信机构对待隐性不良贷款问题,既要“打麻醉”,也要“治疗效”,必要时还要“做手术”,标本兼治有效解决隐性不良贷款“病情”。

1.强思想,明确清收隐性不良的原因。首先,隐性不良贷款本身带有隐性特点,即在五级分类中隐性不良是属于正常贷款范畴,让干部员工误认为目前农信机构面临的资产风险较小。但是,一旦快速转化,则会措手不及,限于被动。其次,让决策者对农信机构信贷资产的真实性缺乏全面了解,无法从管理者的角度判断信贷资产可能承在的风险,无法提出更进一步的整改措施。再次,在风险苗头阶段就采取措施,效果更好,杜绝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无法施治之症。

2.抓内控,落实网点班子团队的清收责任。首先,成立以网点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和信贷员为成员的隐形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不仅要制定考核办法和下达清收任务,并且和其他成员一样包片和分任务进行清收。将信贷人员清收业绩与薪酬挂钩,从而调动职工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

3.严把关,明确清收隐性不良的具体手段。首先,把好入口关,贷款投放得好,形成隐形不良贷款就少。所以贷前调查是关键,确保客户信誉度良好。其次,把好贷时审查关,弥补贷前调查不足;最后,强化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风险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建台账,坚持谁主管的片区就由谁来落实清收。首先,若是钉子户、赖账户,则采取全部清收人员进行集中清收,实行上门和跟踪清收,若还不能收回就采取依法清收。其次,充分利用当地村委会领导的威望,和贷款户亲戚朋友的口碑影响,给借款人施以周围社会人群的口碑压力,对贷款户心理造成撼动。

5.守底线,想方设法保持不新增隐形不良贷款。首先,工作中要及时清查、判定、预判可能会转化为隐性的贷款。仔细梳理欠款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按照行业、产业、个人等类别逐户登记造册,认定贷款责任人,分类制订处置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政府部门特别是村干部密切配合,发挥其对贷款“三查”、不良清收的重要作用。(广东省怀集联社主任何文肇)

来源: 融银智信

6
标签: 农信 农金 隐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违法发放贷款,7名农信社管理人员被终身禁业

2024-01-29 13:56
135724

农信改革持续推进,金融监管总局同意筹建三家“新银行”

2024-01-15 12:06
46552

辽宁农信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成功完成投产

2022-12-23 17:29
63433

深圳市针对融资租赁公司发布《关于严禁开展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业务的通知》

2022-10-28 19:52
26515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严禁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业务

2022-10-26 22:54
1933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