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0万元汇票变废纸!工行、农行、中信都中招
一张74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只因大写金额中无关紧要的部分少写了一个“零”,就成了无法兑付的“废票”!这幕后究竟是疏忽还是隐藏着一场惊天大骗局?
事件:原告中信信通国际物流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通”)起诉称,2014年,原告与第一被告邯郸金华焦化公司(以下简称“邯郸焦化”)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向其出售15万吨焦炭,并于2014年9月20日取得了一张7000多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
2015年9月,原告去兑现汇票时被退票,退票理由是书写错误。原来这张汇票出票金额为74080890元,大写的金额被写为“柒千肆佰零捌万捌佰玖拾元整”,而规范的写法在万和佰之间还应该有个“零”。
按照常理,这都不是什么事儿!出票人和承兑人是同一个人,如果因为疏忽导致大小写不一致,而他又想履行,是不会有问题的。
谁都没想到,今年2月,中信信通一纸诉状将邯郸金华焦化、上海卓泰实业、广州中淮告上了法庭。
一个“可有可无”的“零”字,引出了一个悲剧。
邯郸金华焦化、上海卓泰实业感觉很“冤枉”。他们自称都是被一个河北邢台的中间人找来的“空转户”,自始至终没有见过一吨焦炭,合同、汇票都是简单地“过手”,对实际交易情况并不知情。
显然,广州中淮是一个关键人。然而,广州中淮确下落不明!连开庭传票都是公告送达的。看上去,这是一个彻头彻尾从出票开始就谋划好的“圈套”。于是,在庭上,原告和被告竟一致认为案情“有诈”,需要报警。
被告律师在法庭上说,商业承兑汇票是靠信誉的,承兑方是第三被告,而银行并不负责承兑,因此汇票到期后是有可能承兑不了的。本案中,出票人和承兑人是同一个人,如果只是因为最初书写疏忽导致大小写不一致,其实一样可以履行,但最后却找了书写不一致的借口,且仅出具了复印件。因此,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都认为,此案从出票那天开始就是一个圈套,出票少写一个零,一般人看不出来,承兑的时候承兑不了,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本案中最关键的第三被告中淮公司是一人公司,注册资金仅有200万元,其有诈骗的可能。更何况,经法院通知及公告,中淮公司没有到庭应诉,下落不明。
庭审中,原告代理律师也认为此案“有诈”,但其辩称,由于原告公司及其母公司正在接受司法调查,相关负责人已经被免职,具体情况不明。原告也认为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就其中涉及犯罪的线索,愿意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由于没有调解基础,审判长宣布择日宣判后休庭。
工行签发“四张票”被抢
此案基本情况:
票号:1200062 24423117、1200062 24423118、1200062 24423119、1200062 24423120
票面:单张1000万,四联张
出票人:山东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签发行:工商银行滨州市无棣支行
出票日期:2016年2月25日
被抢基本情况:
据相关消息显示,该票为代打保证金所开银行承兑汇票,资金方代打保证金2000万,出票企业为山东汇成化工有限公司。据悉,在该票开出后,代打保证金方原计划离开银行,带走该票进行贴现,但票被相关人以再看下票为由拿走,之后相关人就带票从后门走掉。
据悉,截止日前,一直未能找到拿走票据的人,一直未能找到拿走票据的人,但该票已在市场进行询价,丢票方也已报案,经侦已立案。
农行爆出一起大案,39亿的票据居然变成了废纸!
今年1月23日,农业银行突发公告称,“近日,本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
财新网报道,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2名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一波未平,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再曝9.69亿元票据无法兑付风险事件
中信银行1月28日晚间公告称,近日公司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人民币9.69亿元。同时公告称,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公司正积极配合侦办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协调沟通,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
“票据风暴”正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因为票据融资规模非常大,将近五万亿,影响不言而喻。
华创证券分析师屈庆、齐晟、吉灵浩表示,近期票据利率也出现了快速反弹,值得关注。从数据上,票据利率的反弹既有资金紧张的影响,也可能和近期大行加大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有关。
2015年底,银监会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3号文),203号文称按照2015年现场检查计划,各银监局分别对辖内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
检查发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203号文提到其中一个风险现象是,银行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中介合作,离行离柜大量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非法牟利。文件发出后,多家大行进行紧急自查,暂停部分票据业务操作。
首先,将直接冲击银行间融资利率
已经有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票据业务进行风险管控,防止出现和扩大融资风险,要求暂停办理铁矿石、钢贸、煤贸三个行业的票据贴现业务。票据是中小银行融资的核心工具之一,如果大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管控更加严格,必将削弱中小银行利用票据融资的能力,进而加剧中小银行的资金紧张。
其次,将对股市流动性产生冲击
票据贴现规模与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高度正相关,票据池就是股市流动性的最大池子,将对股市流动性产生冲击。截至2015年12月,票据融资数据是4.5万亿元,但真实规模远远不止这个数。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承兑汇票至少为10万亿元规模,而票据业务的一线人员估计这个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当前,数万亿元规模的场内两融和场外配资,与几十万亿元的票据融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银行收紧票据业务,相关机构就必须还钱给银行,农行、中信行的票据大案爆发后,相关违规资金犹如惊弓之鸟,为及早平仓脱身或提前卖出相关资产,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面临的资金外流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票据利率的暴涨最终将由实体经济的亿万企业买单而非银行。
金融第一教室综合自南方日报、信托圈、财新网、中国证券网、中国票据网、东方财富网
来源:金融第一教室微信公众号(jr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