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擒龙:对信用证业务发展的深层思考

原擒龙 |2016-03-02 22:042468

信用证业务是国际结算三大结算工具之一,也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信用证业务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备用信用证,我国还有国内信用证产品。

引言

银行如何在控制风险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目前尚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是银行同业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本文作者: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总经理  原擒龙

本文已刊登于《中国外汇》FEB 01 2016


信用证业务是国际结算三大结算工具之一,也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信用证业务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备用信用证,我国还有国内信用证产品。上世纪60至70年代,信用证一度成为全球贸易中的首选结算方式,最高时在欧美国家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


此后,随着结算方式多样化和国际贸易市场结构的调整,赊销等结算方式在欧美国家的使用逐步增加,信用证的占比缓慢下降。但这一情况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又出现了变化,在国际贸易市场大幅动荡的环境下,信用证的安全性、银行信用的可靠性又重新得到客户的重视。按照国际商会的统计,近年来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占比约在20%左右,其中欧美国家约为15%,发展中地区约为30%,中国约在17%——18%之间。根据SWIFT组织提供的数据,从2010年起,全球MT700报文数量保持在每年460万——480万笔,其中亚太地区信用证使用量最高。这是信用证在全球使用中的现状。可以看出,信用证在我国仍为国际结算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用证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际、国内的宏观环境和我国的政策导向看,未来一个时期贸易金融业务有着巨大的业务发展机遇。信用证作为结算技术含量最高、贸易融资种类最全和中间业务收入最丰富的业务,自然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一是如今全球化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依然是大势所趋,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仍在稳定地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信用证仍为首选结算方式,信用证业务还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二是从我国的发展战略来看,在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等内在增长动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汇率与资本项目结算自由化改革、外贸稳增长及“互联网+”等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将进一步增长,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尤其是贸易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必然会相应快速增长,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将大有作为。


三是从贸易金融产品发展路径看,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新型贸易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例如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双币、双币双期信用证,以及与客户融资理财等综合性需求相关的“理财+避险+融资+结算型产品”等均有较大发展。


但在这样的业务机会下,信用证业务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信用证业务风险增大。


一是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欺诈风险)。这也是目前信用证业务中的主要风险。从澳新银行虚构电解铜融资案到“青岛港”事件,从“香港一日游”到“国内大兜圈”的构造贸易,企业为了套利,虚构贸易背景、重复使用物权单据质押套取融资,而银行为了业务指标,甚至会为企业出谋划策。这些都涉及到了贸易欺诈,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两个风险相辅相生,互相影响。近两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跳水并持续低迷,给大宗商品进口商带来了灭顶之灾。最严重的山东沿海地区,几乎全部大宗商品客户都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致银行贸易融资不良率高企。


三是政策风险。例如我国目前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中,汇率、利率改革都在进行中,2015年的“8·11”汇改引发了人民币汇率断崖式下跌,对进出口企业和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四是操作风险。这也是信用证业务最主要的专业性风险。在目前的经济贸易大背景下,很多信用和市场风险会转化为操作风险。企业把银行当作最后的提款机,利用银行一些操作瑕疵或以莫须有的罪名向银行提起诉讼,或由于贸易纠纷原因无理拒付。这对银行的信用证专业性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如何在控制风险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目前尚没有标准答案,亟待银行同业进行认真的探讨。


其次,一些竞争性业务也会对信用证业务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赊销、BPO等。


一是电汇业务。从SWIFT组织数据来看,近几年MT103电汇业务数据以每年5%——10%的速度稳步增长。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地区,信用证业务占比逐年下降,与赊销相关的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侵蚀了信用证业务的部分市场。


二是近年ICC大力推广的BPO业务(“银行付款责任”)。这是贸易金融电子化流程的试水产品。其业务原理类似信用证,即在数据匹配的前提下,债务行履行向收款行付款或承担延期付款的责任;其核心特点是数据化,通过关键数据的系统自动匹配,确定银行的付款责任。相比于信用证,BPO更符合电子化、数据化的大趋势,虽然目前客户接受度不高,业务发展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我国的“互联网+”战略和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为中小商贸企业外贸业务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也带来了资本项目结算的大发展,但这些领域信用证产品运用有限,如何拓展信用证业务满足新兴需求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次,信用证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满足客户高效率、综合性的业务需求。


目前,客户对银行的要求已经从单纯地提供结算和传统融资产品发展到了集现金管理、市场风险防范、结构性贸易融资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贸易金融解决方案,就是现在很热的“交易银行”概念。


同时,随着电子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贸易融资电子化是大势所趋,银行不仅要引入电子化服务渠道,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快速、便捷、安全的服务,还需要根据一些客户,特别是大型集团客户的特殊要求,使银行服务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


未来的竞争还将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如何利用银行的大数据功能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风险防控服务也是业务的一个发展点。目前,许多银行都加强了在金融服务电子化方面的探索,但此项工作中最难的部分是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并将发展理念真正落地,将客户固化到银行系统中。这些都需要银行强大的系统支持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延伸,将是各商业银行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


最后,各商业银行都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满足监管要求。


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既要应对国际制裁和反洗钱带来的业务风险,又要应对国内监管机构,如人民银行、外汇局、银监会对信用证及其项下贸易融资的管理和检查。近年来,国际知名的大银行遭到制裁的新闻屡见报端,OFAC对我国某些银行也提出了监管检查的要求,这也给国内银行再次敲响了警钟。


近两年,国内监管机构也针对业务中出现的风险点,尤其是虚假贸易的跨境套利业务,进行了多次专项检查;同时,鼓励银行为实体业务提供资金支持,防范资金大幅违规流动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必须积极调整业务管理框架和规程,遵守监管的要求。


对信用证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针对信用证业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银行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加以应对,继续推动信用证业务的发展。


一是要认识并充分发挥信用证业务的潜力。


未来一段时期,信用证将会继续作为一种重要的结算方式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境外项目及并购交易的快速增长将带动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布局,在这一领域重点开展市场调研和业务营销,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业务开展。另外,银行应开展基于信用证业务的结构性融资创新,推动信用证在新兴市场贸易往来以及未来很有潜力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赋予信用证业务新的活力。


二是要重新认识信用证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风险的内涵是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增速回落、外贸发展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时,信用证很可能被用作拖延货款甚至拒付的工具,信用证项下融资也会出现风险。因此,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操作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客户和业务的审查,将审查从KYC发展为KYCC(了解客户的客户)、KYCB(了解客户的银行),开展包括尽职调查、信用审查、担保落实、市场避险、客户协议等在内的全方位风险防控,并跟进交易情况,做好贷后管理;同时,还需要加强反洗钱和涉敏业务的风险防范,严格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制定内部规程,保护银行自身和客户的利益。


三是努力适应互联网金融、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信用证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近几年来,银行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家银行都在努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相信未来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也将融入这股潮流。在这一点上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走到了前列。较低的运营成本、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易学易用的操作界面、高效专业的业务处理、全方位全流程的网上业务处理和融资操作,将是未来的信用证业务形态。另外,对于一些还在初创和探索阶段的业务,如电子交单、电商大宗贸易融资等,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使信用证这项传统的业务搭上新技术的快车,更好地发挥它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领域的作用。


四是要敢于突破传统,积极为信用证业务加入新的内涵。


业务创新是产品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同业见证了跨境人民币信用证、汇率避险、理财增值、融资、担保等综合性业务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的交易银行类综合服务方案也在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境外并购设厂如火如荼,对于银行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服务内容上看,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个的产品,而是适应多方面需求的定制化的综合性服务;从服务区域来看,企业需要中资银行能够增强跨境及境外市场服务能力,形成跨越国界的金融服务网络;从服务质量来看,客户要求银行的服务水平能够与欧美领先银行竞争。要做到这几点,需要的是银行服务理念、专业能力、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整体提升。


五是充分发挥单证中心集约化模式的优势,提升信用证服务水平,推动国际、国内信用证的融合。


在单证中心模式下,信用证业务的发展和单证中心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已密不可分,单证中心也将随之从单一的业务处理中心逐步转型为综合性的产品服务中心、信息集散中心和业务管理中心(以下以工行单证中心为例)。


其一,发挥单证中心优势,提升业务效率和服务范围。目前工行单证中心已经集中了境内外机构的单证业务,境内外使用同一个业务系统。如果一笔信用证进出口双方都交由工行办理,境内和境外就只需要审单一次,大大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并可做到跨境、跨地区交单。这对于重视业务时效性的全球性集团客户是很有吸引力的。


其二,加强风险业务的集中管理。工行借鉴一些国际领先银行的做法,在单证中心成立了专项业务审查团队,对业务自动筛查中出现关键字命中的业务,由专项团队的专职人员处理,起到了专业防控风险的效果。


其三,依托单证中心的专业性,配合分行开展营销。工行单证中心的业务专家经常和分行的客户经理一起去拜访客户或为客户提供培训,以便在与客户的交流中能更好地理解和捕捉到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内化到服务方案中,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其四,依靠单证中心的系统优势,为客户提供风险预警和信息提示,为分行提供业务风险数据和营销支持数据,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其五,加强境内外业务的融合。工行的境内外一体化系统为全行内外业务联动提供了业务处理和数据支持。另外,工行还于2015年完成了所有国内信用证的集中,并实现了国内证和国际证在同一个业务平台上进行处理,为单证中心未来进一步打通内外贸金融服务的界限打下了基础。


六是要培养专业的信用证人才,在国际惯例的制定中提高我国的话语权。无论是控制信用证的风险,还是加强信用证的业务创新,归根结底都要人来做,而且是要专业的信用证业务专家来做。更为重要的是,过去银行使用的国际惯例,如UCP、ISBP,都是在欧美银行的主导下制定和阐释的,反映的是它们的利益,国内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


如今,中国的信用证专家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惯例的研讨和修订中去;在国际商会各惯例的顾问组、咨询组中,也可以看到更多来自中国银行业的身影。希望未来,中国的信用证专家能够打破欧美专家“一言堂”的局面,成为下一版UCP、ISBP修订的主导者,使我国银行和企业的合理诉求和正当权益得到更好、更充分的表达和维护。这一点的实现还有赖于监管机构、各银行和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笔者相信,中国银行业在未来信用证业务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单证青年风 作者:原擒龙 


0
标签:信用证 深层 业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重庆:实施供应链融资专项行动 加大订单融资、国内信用证、预付款融资等信贷支持

2024-05-30 12:10
90837

自贸烟台片区“信用证押汇助力电子仓单质押融资”入选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2023-01-25 19:42
32985

兴业银行成功落地全国首批CISD国际信用证业务

2022-09-08 15:01
41959

​疫情下信用证单据邮递受困探讨及应对

2022-07-06 15:21
1057

农行首笔EFFITRADE平台区块链跨境信用证落地

2022-05-26 16:30
23076

桂林银行成功发行广西首笔信用证资产证券化项目

2022-05-06 12:29
18688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