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外储下降

柴青山 | 2016-03-01 11:45 228

自去年8月11日中间价改革以来,市场上出现了较强烈的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为了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售出外汇,相应地外储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

自去年8月11日中间价改革以来,市场上出现了较强烈的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为了维护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不得不售出外汇,相应地外储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实事求是地说,外汇储备规模比较大确实是国力的体现,既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又确保了对外支付能力。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不妨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外汇储备规模的多寡及影响。


第一,外汇储备的底线是能满足外债及三个月进口的对外支付需要。中国去年的进口规模为1.63万亿美元,三个月进口即4100亿美元;外债余额约8100亿美元,两者合计为1.22万亿美元。但1.22万亿未必就是中国应保持的外汇储备的最低规模,因为外汇储备的减少势必伴随着外债余额的逐步递减,其背后的动因是部分企业对中美息差收窄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也就是说,随着企业偿还外债行为的增加及外债余额的缩减(比如说减至5000亿美元以下),外储规模的底线也会相应降至9000亿美元以下。只要高于底线,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就是健康的。从以上底线思维出发,再考虑到中国的M2规模,考虑到企业走出去投资、国家实施一路一带及其他国际战略的需要,我们认为,央行合理的外储规模应为2万亿美元左右。


第二,外汇储备的减少势必伴随着居民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外汇存款的增加和外债规模的缩减。这种调整是健康的,不妨把该策略叫作藏汇于民。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实行渐进升值的政策,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几乎每个市场主体都能预见到,加上中美之间存在约3厘的息差,企业和居民把外汇换成人民币或大量借入外债,成为一种时髦的无风险投资方式。其结果自然是国内的外汇存款枯竭,企业外债余额不断攀升至近万亿美元,货币错配的风险规模很大,而央行作为外汇的买入方,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却累积至惊人的、远超实际需要的规模(一度多达3.9万亿美元),而且还有不小的汇兑损失。最近一年多来,企业不断地减少其外债余额,缩小其货币错配的风险规模,同时与居民一道增加外汇存款(目前余额已升至6469亿美元),这种调整是期待中的良性调整。


第三,外储减少的主因肯定不是资本外逃或所谓的“热钱”外流,而是企业和居民主动对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进行调整。如前所述,因担心人民币贬值,市场主体最近一年多来普遍都在调整自己的资产及负债的币种结构,包括增加外汇存款、减少外汇债务等,这应该就是外汇储备逐渐缩减的主要原因。这些调整都发生在境内,因此,与资金外流和资本外逃并非同一回事。诚如周小川先生所言,资本外逃是指出于躲避原罪及洗钱的需要或对国内环境不信任,而通过合法及地下的渠道,将人民币转换为外币并转移至境外。这种形式的资产腾挪每年都在发生,动因是为了“安全”及掩盖资金的性质或实际持有人,不是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担心,而且其规模有限,与外汇储备减少的关系并不大。


第四,外储规模过大也有幸福中的烦恼,至少会带来如下四个不良影响:外储投资的隐蔽性转差;保值增值的难度加大,多元化投资先后受到欧债危机、金价大跌及安倍式货币宽松的挑战;对中国提出援助要求的国家明显增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度高达21.5%(其他国家一般只有3%至4%),商业银行的资金被央行大量弄走后只能用于购汇并投资于海外,金融资源错配严重,银行的利息收入因大量资金无法自我应用而显著减少。


最后,外汇储备减少、套利资金外流并非一定会导致股市下跌。外储缩减的背后是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市场上抛出外汇以满足旺盛的购汇需求。在这么做时央行都会同步回笼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导致外汇占款和市场上的人民币趋减。只要央行及时通过公开市场释放资金(比如回购央票),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就不会上升,股市所受影响就会非常有限。因此,外储减少并非是股市大跌的原因;关键在于央行能否使市场保持合理适度的流动性,并管理好市场预期,避免市场持续出现单边的贬值预期。


作者:柴青山


0
标签: 理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理性看待机械工业回暖信号

2009-08-24 14:48
577

京华时报: 理性看待高盛清仓工行股票

2013-05-22 19:06
689

高位炒金需要理性

2011-04-06 11:07
543

P2P平台立案调查进展加速,投资者维权进入理性+纪律阶段

2018-09-13 16:02
9945

罗军:理性看待我国制造业出现的困难

2012-10-09 15:12
675

农产品正全线调整 棉花价格回归理性

2008-03-17 19:08
5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