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百年难遇”的团结盛况背后!
Apple Pay进入中国第一天就引发了全民追捧的风潮!
来源:鸣金网
作者:奔跑吧,琪哥
个人微信:yao493741294
Apple Pay进入中国第一天就引发了全民追捧的风潮!
难得的是,中国银行业出现了“百年难遇”的团结盛况:民生银行、中行、建行等10多家银行先后发布消息支持Apple Pay服务,并提供优惠鼓励用户在Apple Pay上绑卡!
值得每个人警惕的问题
银联选择和Apple Pay站在一起对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多是出于商业竞争的博弈考虑。但中国银行业和美国国籍的Apple Pay的互通,就引发了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假设未来每天有近亿的银行卡交易通过ApplePay完成,苹果就掌握了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数据库,这是否会引发国民经济数据的安全问题?
答案是,完全有这种可能。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苹果可能比国家统计局更早、更全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谁乐见这种局面?
三角关系:银行、第三方支付、Apple Pay
中国的银行业,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偶尔还会剑拔弩张。远的来说,2014年国内四大行就陆续调低了支付宝的每日转账限额。近的来说,最近微信支付提现收费,把原因“嫁祸”给银行也引发了银行业的打脸吐槽。但对于美国国籍的Apple Pay,中国银行业却集体表示欢迎。这是一个有点吊诡的现象!
究其背后原因,中国银行业希望借Apple Pay来对抗支付宝和微信的竞争压力。在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付宝和微信都占据了绝对优势,银行和银联处于越来越尴尬的地位。
所谓在商言商,出于竞争博弈,任何的商业组合都有其合理性——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开放有个底线不可逾越,即国民经济安全。国民经济安全涵盖了很多含义,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线:
1、石油、矿产、铁路等国民经济命脉行业!
2、便是金融体系安全!
如何保证国家消费数据安全
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国土安全外,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这两年成为全球各国的重中之重。
Apple Pay入华背后潜藏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和提前预防,它可能会造成我国国民消费数据、金融数据集中在一家外资企业手中。这个问题与普罗大众的消费体验无关,但却是监管层和当局应该深思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国手机厂商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诉讼不断,美国三天两头以国家信息安全为由调查两家公司。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就得出结论,称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安全造成威胁,原因是其设备会被用于监测美国人。
那么,Apple Pay会影响我们国家的数据安全吗?答案是:完全有可能,苹果也完全有这个能力。
Apple Pay作为一种近场通信支付方式,确实不涉及资金池、账户和资金清算。Apple Pay绑银行卡的原理,是在Apple Pay里生成一张虚拟银行卡而非资金账户,这也是为什么银联愿意和Apple Pay站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用户数据方面,苹果方面称,Apple Pay不会记录任何交易信息和用户购买行为。这个声称听起来无可指摘,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作为一种支付方式,Apple Pay必须在后台记录下每笔的交易时间、地点、金额、用户或者商户信息,这是每项互联网服务都必须做到的基础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发生在自己地盘上的客户行为可以被追溯,翻译成人话就是有纠纷的时候有记录可查,可以判定是谁的责任!
用户信息上,Apple Pay可以不记录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实际上国内第三方支付在交易的时候也不会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商户或者明文储存在后台,都是加密信息或者一串UID。但苹果必须要记录用户的账户UID,否则的话无法将交易和用户对应起来,整个数据库也就混乱了。
所以说,“Apple Pay不会记录任何交易信息和用户购买行为”可能只是一句公关话术!从技术层面来说,作为手机硬件厂商,苹果完全可以掌握通过Apple Pay发生的交易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必须要掌握。
银行卡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在ApplePay刚入华,其交易量还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iPhone、iPad在国内的渗透和普及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这个交易规模未来很可能是一日千里的增长。往后推5年甚至10年,如果每天我国银行卡每天超7600万笔(2015年二季度数据)的交易有一半通过ApplePay来完成,以此来分析出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是难事!
所以,这个大数据时代,不夸张地说,未来苹果公司可能比国家统计局更早、更全面地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趋势。这种假设背后,是我国国民经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值得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