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八部委联手力推信贷资产证券化
近日,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业界最受瞩目的话题。
来源:贸易金融编辑部
近日,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业界最受瞩目的话题。
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八部委表态,为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银行通过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住房和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
而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显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公司金融业务中的重要性由2014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三位。
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贸易金融研究院预计,2016年资产证券化将会成为市场的一个热点,在“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优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将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信贷资产证券化十年蜕变
所谓信贷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欠流动性但又具备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自2015年以来,银监会多次鼓励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盘活存量资金。
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将信贷资产证券化明确定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中国银监会于同年11月发布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国家税务总局等机构也出台了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法规。
此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因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曾经一度停滞,2012年中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2015年1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27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体资格。
业内人士认为,该文件的下发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实质性启动,即获得开办资格的机构不再走原有单笔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流程,只需在产品发行前进行备案登记即可。
缘何备受金融与实体经济青睐
金融与实体经济、特别与工业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用好和创新金融工具,服务好实体经济和工业增效升级,是壮大和发展金融业、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和重要内容。
从银行角度分析,“出表”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最大好处。商业银行受到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需要将大量信贷资产出表,催热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当前,由于银行资本充足率面临较大压力,短期内找不到很好的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必须通过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信贷资产,以降低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与此同时,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各类机构创新出众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如租赁资产证券化,银行业当然不甘落伍。
从实体经济角度分析,盘活存量资金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大优势。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银行将腾挪出大量信贷投放规模,对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积极意义。
目前,资产证券化已成为金融圈共知的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手段和工具,结合中央近期精神,预计2016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仍将以一定增速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国家有明确要求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基金定向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未来大量以上述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有望在市场上发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贷款总量的增加,个人消费贷款ABS产品预计也会进一步发展。此外,“十三五”规则中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有望引入到资产证券化领域中,发行绿色概念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6年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稳步增长,各类型基础资产产品发行数量较2014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2015年前11个月,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3291.86亿元,发行总量较2014年增长约17%,特别是注册发行方式施行后增速明显。
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仍要看到的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仍然很小。截至2015年11月底,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余额占整个债券市场余额不到1%,这与美国占比26%相比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016年,随着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试点额度有望进一步扩大,基础资产类型进一步丰富,入池资产质量可能出现下降,违约风险上升,创新型交易结构逐步涌现,将应用于更多产品类型,
因此,2016年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仍将延续大幅增长势头。
本文为贸易金融编辑部创作,微信号转载请注明来源:贸易金融 微信号:trade_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