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 善用“自贸区思维”
作为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从领全国之先的“一花独放”扩展到广东、福建等“四朵金花”,今年又有望复制推广到全国更多地区,成为“花的海洋”。
来源:APD自贸区观察
制度创新 善用“自贸区思维”
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政策洼地。“上海自贸区改革不但在经济领域,在政府服务领域等也要善用‘自贸区思维’,加快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成为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领跑者’。”市人大代表丁建勇表示。
他坦言,“过去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控’的思维方式,容易产生一种现象: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时,好像什么都能做、又好像什么都不能做,可以改革的管理制度一大堆,但真正落地很少。”他建议,应以“自贸区思维”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包括政府管理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在自贸区经验中有3个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正是“自贸区思维”形象的阐释。丁建勇认为,政府履行责任的管理、服务的供给,也应采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简政放权不够到位的要敢于“断腕”,政府对市场过分干预的权力也来个“去过剩”、“去库存”,这样,政府服务供给的结构就优化了。因此,“自贸区思维”也可以说是政府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思维,它给“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供新视角、新方法,有利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市人大代表袁欣认为,应该把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十三五”规划、科创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自贸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他建议,上海自贸区要有核心竞争力,就要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水平的优质企业和人才。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更多全球人力资源区域总部落户上海自贸区、服务上海自贸区、扎根自贸试验区,推动其更好地与上海本地优质企业紧密对接,促进相关企业人才全面提高国际化程度,助力上海自贸区继续保持先发优势。“要让上海自贸区完成国家创新‘试验田’任务的同时,也更好地扮演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角色,为上海经济转型及民生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