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改、大金融监管和数字货币 周小川是这么说的
转眼之间,今年已是周小川履职央行行长的第14个年头。在这十几年间,他见证过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几年,也曾直面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来源:第一财经客户端
转眼之间,今年已是周小川履职央行行长的第14个年头。在这十几年间,他见证过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几年,也曾直面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而如今,在中国GDP增速“破七”之后,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结构性改革之下,在全球市场空前关注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之时,周小川接受了《财新》杂志的专访。对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数字货币等问题,他逐一作出了回应。
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坚定不移
人民币汇率问题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周小川强调,从基本面看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的趋势坚定不移,但“我们也有耐心”。
他表示,在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较强、事件驱动放大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国际上对中国溢出效应备加关注。“我们会审慎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窗口,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特别是不要在国际上造成相互叠加的影响。”
投机势力近来确实在“聚焦唱空中国”
在谈及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因素时,周小川坦言,国际投机力量近来确实在“聚焦唱空中国”。他认为,投机力量总要找些热点去下注,恰好找到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放缓和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问题是,以前这种投机力量较弱,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各大经济体大幅量化宽松后,“闲钱实在是多得惊人”。
对于这些“下了注的投机势力”,周小川表示,等着数据不断出来说话吧。
资本外流≠资本外逃
针对敏感的应对资本流动问题,周小川认为要区别“资本外流”和“资本外逃”的区别,他表示,外向型企业的结售汇策略选择和负债结构调整是正常行为,属于利益权衡,总是会见底的。它的确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数字和国家外汇储备的数字,但不一定是外逃。
周小川同时强调“不会让投机力量主导市场情绪”。他表示,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要防止国内几个金融市场之间交叉感染、相互冲击,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学到,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影子银行交叉感染,冲击太大。中国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土壤。为此,改革要有窗口选择,讲求时机、配合和操作技艺。
“外汇管制”纯属谣言
周小川同时重申对于外汇管制有一些很明显的谣言,尤其是针对“经常项目”管制的谣言。他认为不当管制会对“实体经贸带来不便和困扰”,央行会精心把握合理、可行的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还会继续前进
周小川也正面回答了“抽紧离岸市场人民币供给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身会是波浪型前进的,如果观察到投机成为外汇市场中的主要矛盾,就重点应对投机,等市场逐渐回到相对稳定状态,人民币国际化还会继续前进。
继续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
关于一篮子货币,周小川表示,目前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动。在可预见的未来,央行会明显强化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即保持一篮子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基调。他还表态,未来的机制设计可跟随宏观经济走势和供求关系而不断调整。
改善沟通是央行明确和强烈的愿望
针对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央行缺乏国际沟通”的论调,周小川表示,央行肯定有明确和强烈的愿望去不断改进与公众及市场的沟通,过去我们也曾有过一些卓有成效的沟通实践。但做好沟通也非易事。
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光靠口头定心丸是消除不了的,央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术师,不可能把不确定性问题都抹掉。所以央行有时确实要说:“对不起,我们要等待新数据的输入”。
此外,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周小川表示,在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怎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空白,这就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来填补。所以,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是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最后,周小川还畅谈了人民币数字货币的未来,他认为纸币必然要被取代。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不会影响现有的货币供给、创造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其防伪性和安全性则有赖于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