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大行是如何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的?
论及过去五年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事件,毫无疑问,莫过于互联网的兴起。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拥有6.32亿网民,手机网民数为5.27亿,数量高居世界第一。
来源:贸易金融编辑部
正是由于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自“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加速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那么,过去一年,银行业是如何与 “互联网+”亲密接触的?今天,小编带您一起盘点。
工行: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
工行积极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同业率先发布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以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直销银行三大平台和支付、融资、投资交易三大产品线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融e购”总交易额累计达2,044亿元;“融e联”用户突破130万户;直销银行自年初上线以来交易额突破230亿元。同时,“工银e支付”客户突破6,000万户,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是上年同期的5.4倍;网贷通、个人自助质押贷款等线上融资产品余额合计突破4,000亿元。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工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新品牌。
截至2015年年末,工商银行的网络融资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融资银行。 工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组建了网络融资中心,实施信贷业务的标准化运营,主要提供贷款额度相对较小、信息对称、适合标准化的法人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以及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给客户带来了“无地域、无时差、一键即贷”的体验。
在小微企业网络融资方面,工商银行近年来创新推出了网贷通、电子供应链融资、公司逸贷、“融e购”商e贷等一系列线上融资产品,为数十万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支持。工商银行推出的网贷通2015年累计向近3万户小微企业发放网络融资3400亿元,是国内单一产品规模最大的网络融资产品。在个人消费网络融资方面,工商银行依托大数据技术先后创新推出了逸贷、个人自主质押贷款、个人网贷通、新一代全线上信用消费贷款、“融e购”一触即贷购房等网络融资产品,满足了居民合理的消费需求。
农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模式
农业银行拥有数量庞大、覆盖城乡的网点、代理点、客户、商户和产品资源,肩负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这不仅是农业银行区别于互联网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和最大特点,而且是与互联网金融的“四度”特性最高度契合的地方。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农业银行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将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通过构建涵盖农村电商、移动金融、电子机具的“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E农管家”是农业银行推出的全功能“三农”电子商务平台,融合惠农通服务与电子商务,实现“三农”电商线上线下便捷支付多元化,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多场景应用客户端,广泛连接农户、农家店、县域商家,构建了集电商、金融、缴费、消费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E农管家”在湖北省首推运用,已进驻省内县域大型批发商800余户,实现了省内69个县域全覆盖,推广下游农家店2万余户,已有5000多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应用“E农管家”进行互联网化升级。
农业银行试点推出了“手机APP(应用软件)+移动支付盒子(支付机具)”的新型农村移动金融解决方案——银讯通。通过将手机与线下服务点相结合,打造升级版的村级社区银行,使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小额存取现、转账结算、代缴费等服务,业务范围涵盖新农保(合)、财政资金、财政直补资金以及各类涉农补贴等代理,具有设备投入低、应用加载灵活、可持续运营等特点。截至目前,农行已累计布设银讯通服务点1.13万个。仅今年前4个月银讯通交易笔数就达408万笔、交易额达9.4亿元,深受农户欢迎。
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数据网贷”。“数据网贷”首先在农行山东、深圳等分行试点,产品着力突出客户“自金融”体验,实现了全程网上操作,业务操作简便、期限灵活、随借随还,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在农行借款和还款。截至目前,农行对2家“数据网贷”客户的上下游小微经销商累计自动发放贷款1179笔、总额3.63亿元,余额1.97亿元,未出现一笔不良。“数据网贷”的推出为破解涉农企业(农户)、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条新路。
建行: 用“互联网+”打造金融生态系统
10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发布“CCB2020”转型发展战略时,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在谈到互联网金融时表示,“准确的表述应该叫‘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银行’,这个概念实质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据悉,建设银行已形成明晰的目标:即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创新型银行、智慧型银行方向转型。
一是全面布局完善渠道建设。建设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客户数、交易量、交易额等指标持续多年位居同业前茅,客户满意度大行领先。截至2015年9月底,手机银行客户数达1.7亿户。
建设银行也是第一批推出网上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目前个人网银客户数突破2亿,位居同业前茅。为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建设银行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海外企业网银服务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多个国家。
建设银行还是最早开通微信银行服务的金融机构之一。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发展微信银行客户2600万户,稳居同业领先地位。
二是搭建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三大智慧技术。建设银行围绕客户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搭建起包括“善融商务”、“悦生活”、“惠生活”三大平台,创新推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积极引进大数据、“金融云”、智能客服三大智慧技术,具备了金融生态的良好基础。
三是用“互联网+”打造建行金融生态系统。“我们在运用‘互联网+’打造建设银行金融生态方面,可以说已经以领先者的姿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杨文升表示,建设银行金融生态系统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金融生态环境,实现随客户需求变化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全牌照以及第三方合作优势,利用生态系统大数据为客户和第三方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最终使国家经济、实体经济以及个人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受益,让客户像享受阳光和空气一样体验建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金融服务。
中行:以服务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银行建设与发展为核心
一是以移动互联为重点,培育客户电子渠道使用习惯。电子渠道客户活跃度和忠诚度持续提升,手机银行业务量快速增长,对全行客户服务和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显着增强。
上半年,中行电子渠道交易金额7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2%,电子渠道在全渠道
业务中的占比为86.39%。其中,手机银行交易金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15.95%,逐步成为客户服务主要渠道之一。
二是丰富和完善电子渠道服务体系。丰富电子渠道产品体系,新增个人网银PC客户端服务,升级手机银行和个人网银平板电脑客户端,新增车险在线投保等产品功能,面向重点客户、小微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差异化的企业网银服务。提升电子渠道客户体验,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助终端、电话银行常用功能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巩固跨境及海外服务优势,整合企业网银境内服务与跨境集团服务,延长个人网银跨境汇款服务时间,新增四个交易币种,完善海外电话银行服务功能。
三是网络金融业务发展成效显着。中银易商平台已经初步具备开放式、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能力,跨境服务体系与智能E社区等特色业务快速发展。跨境贸易税费支付交易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25个省(直辖市)首发一体化电子保函服务,电子支付税费保函余额列同业首位。大力发展本外币跨境电商支付结算业务,客户覆盖超过50家机构,交易规模近100亿元,合作范围与业务深度继续保持市场领先。智能E社区服务累计接入社区突破1万家,合作商户突破1.5万户,注册用户120万,养老宝等专属产品交易金额突破200亿元,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批量拓展客户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