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预计中国1月外汇储备降1400亿美元 刷新纪录
中国外储规模不断缩水,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一面镜子。踏入新年,中国企业偿还外债、居民购汇保值潮涌现,经济学家预测,外汇储备将续以每月上千亿美元的速度缩水。
中国外储规模不断缩水,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一面镜子。踏入新年,中国企业偿还外债、居民购汇保值潮涌现,经济学家预测,外汇储备将续以每月上千亿美元的速度缩水。
中国央行预计于农历除夕(2月7日)公布截至1月底的外储余额,接受彭博调查的10位经济学家对数据的预测中值为3.21万亿美元,这一规模较去年底减少逾千亿美元,并将刷新去年12月1080亿美元的月度降幅纪录。
“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外债规模较大的中国企业已有意识地替换外债。”参与调查的华宝信托驻上海经济学家聂文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预计1月外储降幅再创历史新高的理由就包括,“1月上半月约1.7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很大一部分就是企业进行外债置换。”
目前,国家外汇局只公布了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的全口径外债数据,总额为1.53万亿美元,较二季度末大幅减少8.95%,降幅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8.11汇改打开人民币贬值空间后,缺乏对冲汇率风险手段的中国企业为避免汇兑损失,正加速外债偿还。
中国外汇储备变动与外债规模比较
1月初,东方航空[3.70% 资金 研报]宣布偿还美元债务本金10亿美元,并表示计划进一步削减美元债务。中骏置业[1.81%]、恒大地产[-1.89%]美元债务占比较高的房地产企业,也加入了提前偿还美元票据的行列。
招商银行[0.07% 资金 研报]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指出,四季度整体外债规模继续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而外债的还本付息是导致外储下降的原因之一。
干预成本
在持久的人民币保卫战中,央行耗费的成本似乎越来越多。为阻止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央行不得不持续干预外汇市场,以满足企业购汇还债及居民购汇保值增加的美元需求。
观察整个1月在岸人民币的走势,1月15日之前贬值趋势明显,此后央行加大力度稳定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多天基本持平,横盘在6.58强方。据两位在岸人民币交易员形容,1月中旬至今,每日有至少两家中资大行持续在6.5800附近报卖美元。
上述交易员不愿具名接受采访,因未被授权公开评论汇市。
“干预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巴克莱驻香港经济学家常健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她与该行驻新加坡新加坡经济学家David Fernandez等发布的报告中写道,“今年1月的第一周,在岸人民币跌幅较快,显示央行干预有所减少,而此后人民币一直相对稳定,不排除央行增加外汇干预的可能性。”
巴克莱预计1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下降1400亿美元,再创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在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其预期最为悲观。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的经济师周浩也认为,外储规模收缩主因就是央行在汇率市场进行流动性干预。
中国外储规模变动与汇率比较
资本外流
虽然央行的干预规模难以计算,彭博经济学家根据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数据测算,2015年中国资本[0.00%]外流达1万亿美元,为2014年的7倍以上。交银、招行、野村、华宝信托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资本外流是外储流失的另一个缺口。
除了企业、居民购汇还债或投资海外寻求增值,出口企业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结汇意愿下降,选择持有美元而非兑换人民币,也使资本外流造成的外储缺口无法及时得到弥补。
野村驻香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资本外流中国的形式多种多样,当前贸易顺差高企时,外汇储备下跌就更凸显资本外流问题,而在资本外流导致人民币进一步的贬值,就会促使央行出手干预稳定汇市。
国家外汇管理局周四在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中表示,资本不可能长期大规模流入,有进有出也是客观经济规律。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有序正常流出也是难免的。对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外汇储备下降的国际收支形势变化,需要客观看待。
购汇汹涌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居民蜂拥至各银行零售网点换汇的场景不断被曝光,而春节将至,人民币在老百姓中的人气仍不见回暖。
交银国际驻香港策略师洪灏在就外汇储备下降问题接受彭博采访时就重点提出,潜在居民换汇趋势将成为外储缩水的最大隐患,“其实,央行在美元方面最大的对手盘,就是中国居民本身。”
一旦贬值预期触动了居民大规模换汇,而换汇构成人民币继续贬值压力,将开启贬值——换汇——贬值的恶性循环。
上海的聂文也补充说,短期居民自发配置美元资产热情高涨,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美元投资对他们相当有吸引力,另外QDII投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资产自身缩水,都是他判断1月份外储下降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