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出去”进入2.0时代
刚刚闭幕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更加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刚刚闭幕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更加注重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2016年为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推进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深化,中国“走出去”将进入2.0时代。
中国“走出去”进入2.0时代首先表现在规模速度上。过去10年间,在“走出去”战略引领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36.5%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为国际投资第三大来源地。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8826.4亿美元,在全球位居第8位,较上年提升3位。今年1——11月,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20.8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10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2.9%。在全球投资跌宕前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继续巩固。
中国“走出去”进入2.0时代其次表现在内容方式上。曾几何时,绿地投资、合资合营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主要方式,中餐馆、贸易公司代表处和对外承包劳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及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由中国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此起彼伏,投资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逐年增加,资源开发、制造业投资、物流和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成为重点领域,高铁、核电、港口成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标志。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巴西、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15个国家签订了开展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已成功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与非盟开展“三网一化”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将助力非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内企业间的合作、中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乃至与第三方国家企业间的合作,也成为中国企业整合国际资源的新举措、新亮点。
中国“走出去”进入2.0时代主要表现在作用和地位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加快长江经济带上游和沿边地区的开放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有助于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优势产能出口,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有助于构建由中国企业引领的跨国产业体系,推进外贸优进优出,更好地将自贸区谈判利益转化为现实利益,提高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有助于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实现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
过去15年,“走出去”战略快速推进,中国成功步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对外投资合作管理更加便利,多双边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原有的政策工具陆续发力,“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工业化伙伴行动、国际产能合作的务实推进,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工程将陆续落地,国际竞争新优势将逐步形成,中国必将成为对外投资强国。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