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信托业盘点:十大关键词
截至2015年3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较去年3季度的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2%,较今年2季度的15.87万亿元环比下降1.58%。
15.62万亿
截至2015年3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较去年3季度的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62%,较今年2季度的15.87万亿元环比下降1.58%。这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不过负增长并没有导致信托业增长的断崖式下跌,信托业整体经营业绩保持常态增长水平。信托业务结构愈发合理,投资和事务管理功能进一步增强。告别了前几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其实信托业拐点已于2014年到来,未来信托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国家经济结构深度的调整阶段,将面临更彻底的转型,在持续动荡中实现螺旋式上升或将成为信托未来增长的常态。
互联网信托
今年7月份,人民银行会同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提“互联网信托”概念,并明确互联网信托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之一。目前信托公司基于互联网开发产品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P2B+O2O,代表平台企易贷。二是消费信托O2O,当前市场上消费信托已涵盖医疗养生、酒店住宿、旅游、影视娱乐、珠宝钻石、手机家电等领域。信托公司推出消费信托计划是看好未来中国的消费市场,消费信托正成为信托公司的转型热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消费信托,在完成心仪的消费之余,还能收到不菲的收益,同样颇具吸引力。三是开放式平台,目前包括平安信托、四川信托、陆家嘴信托等信托公司都有尝试构建网上金融超市。较有成绩的是四川信托旗下锦绣财富和平安去年11月推出的平安财富宝。我国互联网信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互联网与金融将深度融合,互联网信托具有广阔前景。
新三板信托
新三板自2013年底扩容以来,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近期伴随着分层制度及注册制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即将出台,布局新三板正逢其时。作为金融巨头的信托更是当仁不让把握住新三板投资机会。然而对于早已涉足新三板领域的私募和券商,信托无论从投研能力还是历史经验,都处于起步阶段。包括市场已经发行的几款新三板信托产品,实际操作者都不是信托公司本身,而是私募机构或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在其中难以体现投资能力。但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都是跟实业合作,对于实体企业的构架、运营、发展,对于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政策、发展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沉淀,对如何挑选优质行业、优质企业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非常有利于筛选优质的新三板标的企业。再有,信托除了能投资企业股权,还可以在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前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发挥自己在间接融资市场上的优势。因此从长期来看,信托投资新三板有无限的前景。
资产证券化信托
今年以来,信托行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包括中信信托、中粮信托、外贸信托、北京信托、中诚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其特点是在基础资产上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从传统的个人住房、汽车信贷领域拓展到信托受益权等,例如中信信托以物业租金债权、外贸信托以微贷信托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正与日俱增。对于信托业而言,由于信托制度具备能够实现破产风险隔离的天然优越性,加上信托业长期积累的资产管理经验,信托模式成为现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最好的选择。但我国信托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不明。委托人发起设立信托时仅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让人,并未明确表述为“转让”,因此在资产证券化操作时,基础资产仍有可能与委托人存在一定的关联,在进行破产风险隔离时存在不确定性。二是信托登记制度不完善。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并未出台相关的规定来完善信托登记制度的具体操作事项及操作流程。随着基础资产的扩大,以上制度的缺陷会对我国信托在资产证券化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资产证券化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信托业有望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大有作为。
信托参与PPP项目
信托参与PPP项目,成为政信合作模式的新突围。在降息周期、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形势下,在距离43号文出台一年有余,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职能被剥离,同时地方政府被赋予债券发行的负债职能的情形下,信托收益率和信托项目数量随之下降,传统政信模式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推广PPP模式却迎来制度红利。但是,在现实操作层面,信托公司介入PPP的项目却是屈指可数。其原因有几点:一是信托公司PPP项目要求较高的资金回报率与PPP项目本身公益性所决定的低回报率相悖;二是PPP项目周期较长,需要准确测算未来二三十年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周期越长,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就越多。三是PPP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决定政府不再承担最终还款义务,投资者认可度或降低;四是信托公司介入长期PPP项目,发行给投资者的却是短期限的产品,这需要综合考量项目风险是否能驾驭,相关金融工具的配合,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项目前景的判断。此外,PPP项目融资方式还面临担保不足、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缺乏信用增信评级等问题。
信托业走出去
近两年,在传统信托业务增速趋缓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开始逐步布局海外,逐渐将国际化业务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后,中信信托于今年2月份获得跨境人民币投贷业务资格,这标志着信托业在海外投资、全球资产配置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信托业海外配置多元化趋势显现。但由于全球资产配置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更广,且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刚刚开始涉足海外业务,因此,国际化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积累经验是当前首要问题。
伞形信托成历史
伞形信托作为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一种创新类型,是由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合作,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在2014年渐渐走牛的A股中,因成立速度快、杠杆高、投资灵活,伞形信托又迎来了第二春。但A股的疯狂上涨也让监管机构及市场开始担心市场过高的杠杆,在重重监管禁令之下,伞形信托的疯狂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上旬。6月,股灾爆发,包括伞形信托在内的杠杆资金如多米诺骨牌般爆发危机,并加速了市场大跌,伞形信托的疯狂被终结。此后对伞型信托的强力清理监管措施进一步下达:7月12日,证监会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8月末,监管层进一步要求清理存量伞形信托;9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继续做好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通知》。截至9月30日,多家信托公司的伞形信托即被清理完毕。
信托业增资“巨无霸”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11家信托公司增资,新增资本达268.48亿元。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重庆信托,增资103.6亿元,注册资本从24.4亿元变更为128亿元,一举越过平安信托居于注册资本冠军之位。继中信信托在去年成为中国首家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百亿元量级的信托公司后,今年7月,平安信托再破纪录,将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69.88亿元增加至120亿元,而后重庆信托的128亿元则又刷新了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榜。重庆信托此次增资的方式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其增资目的主要是为IPO做准备,此次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将增强重庆信托的资本实力,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平安信托则通过股东出资,体现了其股东中国平安的强劲实力,也彰显出股东对信托行业和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信托公司条例新进展
银监会在先后征求高法、高检、发改委等25个部门以及68家信托公司意见之后,起草了《信托公司条例(代拟稿)》,条例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出台。与今年4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代拟稿强调了信托登记、信托业保障基金和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的重要性,删除了“要求信托公司根据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等标准分为成长类、发展类、创新类三类,按分类经营原则开展业务的分类经营要求”,以及以“杠杆率”、“风险集中度”等作为风控标准的监管指标。这些分类标准和监管指标对于信托公司而言过于严苛,删除此处对于信托业内特别是中小信托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另外,代拟稿新增了设立独立董事、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承担违反审慎经营原则法律责任的要求,这些对于信托公司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混业合作更深入
主流业务中,除了传统的证信、银信合作业务以外,2015年也是信托公司与保险业务合作的重要时期,双方不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寻求未来发展的双赢之路。当前保信合作业务以保险资金认购信托计划为主,也在探索保险金信托、企业年金、保险增信等多种合作模式,例如中信信托与信诚寿险继去年首创保险金信托模式后,今年12月1日继续升级推出生存金信托。此外,在股权层面和保险公司相互持股的案例日益增多,保信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在近年金融混业经营和“大资产管理”时代的背景下,信托业与除了主流业务之外的其他金融业态的融合也在不断走向深入。例如与租赁公司、P2P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各家机构的合作。信托与各家机构不断发挥内部协同效应,发挥信托的功能优势,通过多元化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来源:格上理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