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做出“惊天举动”?
周一(12月21日)收盘之后,一个大消息在市场中流传: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正在调研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行性。
作者:刘晓博
来源:天天说钱(liuxb0929)
周一(12月21日)收盘之后,一个大消息在市场中流传: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正在调研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行性。
于是有股民做一脸恍然大悟状:怪不得呢,今天银行股突然大涨!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真的会这样做吗?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关注了最近美联储加息的读者可能会发现,美国加息的时候,加的是“联邦基金利率”,其实就是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而中国央行加息、降息的时候,针对的都是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此前中国没有利率市场化,央行制定详细的存款、贷款的利率表格,让各大银行严格执行。后来,中国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可以向上浮动,但央行制定了浮动的空间。
到今年年底,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宣告完成,至少从表面上看,存款、贷款的利率已经完全放开。但央行仍然公布基准利率,给银行参考。从长远看,如果中国要搞真正的市场经济,央行最终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到那时,中国的基准利率应该跟美国类似,主要是指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回购利率。但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因为银行习惯了有一个存贷款基准利率为参考,政府也担心“失去坐标系”之后,银行瞎搞。要知道,中国的银行多是国有资本,他们在竞争的时候,会比真正私人控股的银行更彪悍、更缺乏理性,反正亏了是国家的。
事实上,11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的结论是:
会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要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二要继续发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和指引作用,用好短期回购利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理顺政策利率向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传导渠道,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 三要加强对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防控和监管越到位,利率市场化程度就会越高。
所以,即便是央行调研“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国际市场风雨飘摇的2016年,在国家着力防范金融风险的2016年,也不可能真的这样做。要做,也要有一定的过渡期。
话说回来,如果央行真的这样做了,会是银行股的利好吗?恐怕未必是,因为现在银行间的竞争是被“基准利率”限制在一定空间里的,如果取消了基准利率,竞争只会变得更加惨烈。到那时,银行的利润恐怕要降低。
至于12月21日银行股的上涨,恐怕还是跟“万科效应”有关。有股权之争潜在题材的,最明显的就是民生银行,所以它冲击了涨停,带动了银行股上涨。还有,就是近期可能会有新一轮降准,如此而已。
延伸阅读:彭博,中国央行调研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行性
来源: 华尔街见闻网
知情人士向彭博表示,中国央行近期对部分银行进行了调研,内容包括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国央行10月23日宣布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央行未来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
当时,央行表示:“为保证实现货币政策调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在前述利率形成与调控机制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还将采取综合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公平定价秩序。一是在一段时期内央行将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完全建立前,央行公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可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不过,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指出,开展调研并不意味央行即将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央行在调研中询问了机构对贷款基础利率(LPR)的关注度。
此前,中国央行已经相继取消了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本次调研显示了中国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在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构建政策利率走廊引导市场利率和融资定价,将取代存贷款利率管制,成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手段。
中金公司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在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被取消后,央行可能采取具体措施,着手构建一个走廊机制以有效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央行应确定一个合适的政策利率,中金预计回购利率将担任这一角色。
借贷便利的利率或面临更加频繁的调整,以形成有效的利率上限。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利率也可能发生调整,以形成有效的利率下限。
此外,中国货币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尚不完备,阻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因此有必要增加 3 个月至 1年期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债和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
货币政策之外,央行可能会赋予银行在存贷款定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因此,窗口指导在未来或逐步淡出,银行利率差异化趋势或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