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民间债务链断裂
2016年高杠杆肯定还会延续,房子泡沫不会破灭,股市泡沫也难破灭,因为一破灭那就不堪承受。所以,政策上还是会延续一以贯之的辨证逻辑,即既要防范局部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又要避免泡沫进一步扩大。
◎文丨李迅雷(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金观察(ID:renminbi2013)
2016年高杠杆肯定还会延续,房子泡沫不会破灭,股市泡沫也难破灭,因为一破灭那就不堪承受。所以,政策上还是会延续一以贯之的辨证逻辑,即既要防范局部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又要避免泡沫进一步扩大。
1民间债务链是明年经济最大隐患
对于2016年,我并不悲观,因为总体风险还是可控。当大家都在担心爆发危机时,就不会有危机爆发。为何不会爆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呢?
第一个理由就是之前股市深幅调整之后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倒闭,也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巨亏,说明金融机构在风险防范上做得不错。目前股价比股市深幅调整发生时低了一些,且杠杆率水平也大幅下降。
第二个理由是房价也不会出现大跌。因为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太好了,中国的买房群体,其银行贷款只占到他的房价总值的10%。美国房价水平确实比中国便宜,但为什么撑不住,因为购房者大多是靠贷款的。中国的购房者买房基本上都是自己全额付款。
美国为什么出现次贷危机?就是因为不断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利率较高的次级贷款,导致房价不断攀升,到2008年,美国居民房贷已经占到住宅房价总值的55%,所以才爆发了次贷危机。
第三,中国的外债规模非常小,也就3万多亿元左右的人民币。因此,即便出现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中国也不会重蹈当年拉美和东南亚出现偿债危机的覆辙。
当然,我认为2016年人民币也不会出现大幅贬值。央行近期的出招还是很聪明的,因为迟早美国会加息,与其加息后人民币被动贬值,不如趁加息前主动贬值。
美国加息之后,美元指数也未必继续走强,而目前人民币指数与去年同期比,只升值了2%。这两方面考虑,决定了明年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我国还是实行有管理的汇率政策。
2016年最大的风险或是民间债务链断裂事件的增多,不仅导致刚性兑付被打破,而且会引发市场恐慌。
因为中国最大问题还在于企业的债务过重,这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当然银行对坏账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国有企业的债务已经达到78万亿元,还没有计算民营企业,这样的债务规模应该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这是一个潜在风险。
不过国有企业背靠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背后也隐含着中央政府的信用,且中央政府的债务并不重。所以总体来看,属于国有的部分风险还是可控的。
不可控的是民企的债务。民企的债务到底有多少,算不清楚,也没有一个公开的数据。但是至少民企在银行信贷中的占比不高,民企在民间的债务可能会比较高一些。
但是,2016年刚性兑付可能会被打破。要避免发生区域性的债务链断裂事件,因为会波及全国。
2016年高杠杆肯定还会延续,房子泡沫不会破灭,股市泡沫也难破灭,因为一破灭那就不堪承受。所以,政策上还是会延续一以贯之的辨证逻辑,即既要防范局部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又要避免泡沫进一步扩大。
22016年经济不会回暖,降息空间小
中国经济到底好还是不好?11月份的数据一公布,大家又在企盼经济见底了,觉得数据很好,工业增加值在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回升,货币M2在回升,房地产销售额增速在回升,消费也在回升。这么好的数据,是否意味着经济已经见底了?恐怕还不能这么乐观。
中国经济下行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为什么看成是长期趋势呢?因为长期数据一直在往下走,如投资、出口等。所以11月份的数据会对趋势有影响吗?应该影响不大。
临近岁末,不少经济学家在演讲中都说,可能明年会出现一个拐点,或是经济,或是改革,或是产业。我觉得,拐点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房地产,今年的房地产销量是比去年要好,但比2013年要差。一旦趋势形成以后,就很难改变,房地产投资增速什么时候见顶的?
2010年已经见顶。我们现在还期望房地产能够对中国经济重新有拉动的作用?这个已经不太现实了。趋势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比如,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听说中国大妈去买黄金了。黄金价格下跌后的前三年中,中国大妈都是前仆后继买黄金,因为她们以为不久就要反弹,要发生货币战争,所以就去抢购。现在黄金已经跌到1000美金,反而没有人认为向上的拐点已到,急着去买了。
相比漫长的历史,人作为一个寿命很短暂的动物,总是想着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拐点出现,想着每年都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是不太现实的。我们往往把一个小的波动就当作是一个拐点,显然是不对的,11月份不过是一年的1/12,即便一年的走势向上或向下,也未必能够改变大趋势。
因此,我们还是要有更大的耐心去等待历史的变迁。如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已经连续多年在往下走,出口也往下走。中国的出口额已经占到全球总出口的12%,这种比例是不大可能再继续上升了。
不仅是中国的投资增速在往下走,全球的贸易额增速也都在下降。看一下海运指数,现在不仅是国际的海运指数,我们国内的铁路货运量也是负增长,发电量增速也大幅回落。货物的流动性在下降,投资增速也在下降,所以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不支持经济转暖。
只有消费的数据还算可以,就是新型消费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健康保健等这类新消费的占比在上升。
经济的波动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中国经济或许正处在库兹涅茨周期(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通道中,据说该周期一般是18-25年,如果从2000年开始算起,已经经历了15年。
政策肯定是要逆周期的,但政策往往只能改变斜率而不能改变趋势。所以,确实没有必要对政策妄加评论,或者自以为有高招。
比如,降准降息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解决有一定效果,但对实体经济的效果似乎也不是十分明显。
2016年的一致预期是降息空间很小,降准空间较大。对财政政策的预期也是一致的,即赤字率将提升至3%。但我觉得财税改革的空间不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3看好金融行业
资本市场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提升。前三季度整个GDP增量中,金融的增加值占到20%。
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人口往东南流,这就带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繁荣。经济好是能够带来将就业的,带来就业的就是真的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都是假的增长。所以一定要看到流向,投资只要跟着主流方向走,就肯定是做对的。
从居民的资金流向看,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存款时代,是指1980、1990年代的财富增长主要来自于银行存款;2000年之后是进入房地产市场;2014年之后就是金融产品时代。
大量的钱流到了金融领域,尤其流到了资本市场,导致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的规模大幅度增加。未来居民资产还是会从房地产领域不断地流出。
对金融产品的配置增加,可以从需求端角度来理解,因为居民原先的金融产品是低配的,会有一个从低配到标配的过程。房地产原先是高配的,未来要回到标配。所以,由于资产错配导致的居民对金融产品需求大增。
第二个需求是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下行导致银行利率下行,因此居民存款会减少;而人口老龄化又会导致房地产的需求减少,所以要加配金融产品。
从供给角度来讲,原先银行之所以都把钱放给大企业,因为那个时候是重化工工业化,你可以拿厂房、土地做抵押,导致中国的间接融资比重非常高。现在新的行业大多是轻资产行业。
你问银行借钱借不到,比如IT、文化传媒,你都没有什么资产,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让PE和VC参与融资,这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就会上升。
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信息充分,融资成本降低。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有利。
为什么看好金融行业、看好资本市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这两个端来分析,逻辑应该很清晰。资本市场不是短期看好,而是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