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同业业务如何稳健、可持续发展?

肖小和 |2015-12-14 16:49988

201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和资产质量压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和寻找新兴利润增长点的需求更加迫切。

201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和资产质量压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和寻找新兴利润增长点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此同时,2014年出台的“127号文”和“140号文”对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同业业务告别前期粗放发展,而以业务创新为重点,在资产负债两端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伴随着同业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上升,如何正确认识同业业务的职能,发挥同业业务服务商业银行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也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思考的问题。


本文对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半年报披露的同业业务经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剖析同业业务经营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同业业务如何稳健、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一、上市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情况


2015年半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负债总额1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1.45%,负债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61.57%。


(一)同业业务总量情况


1、同业资产规模及比重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资产总额115.83万亿元,同比增加11.48万亿元,增长11.00%;贷款总额57.11万亿元,同比增加5.35万亿元,增长10.34%;同业资产余额为11.12万亿元,同比减少9695亿元,减少8.02%(见图1)。


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60%,同比下降1.98个百分点。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资产规模或贷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为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的53.58%;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或贷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3%左右,而同业资产总额则为国有银行同业资产总额的6.23%。


2. 同业负债规模及比重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负债总额107.87万亿元,同比增加10.11万亿元,增长10.35%;存款总额80.72万亿元,同比增加3.58万亿元,增长4.65%;同业负债余额为18.79万亿元,同比增加4.86万亿元,增长34.88%,同业负债增速较同期存款增速高30.23个百分点(见图2)。


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比重为17.42%,,同比上升3.17个百分点。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中,8家股份制银行总负债规模或存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73.14%;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负债规模或存款规模为5家国有银行总量的3%左右,而同业负债总额则约为国有银行同业负债总额的5.83%。


从传统的同业资产负债(存拆放同业和回购)规模占总资产负债规模比重来看,国有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比重分别在9%和14%左右,股份制银行比重分别在12%和25%左右,三家城市商业银行比重分别在15%和20%左右。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深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压力,上市银行中各类型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运作上延续不同特点,大型国有银行逐步拓展传统同业业务规模和作用,将同业业务作为资产负债端的稳定补充;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同业资产端趋向于多元配置,尤其是近两年来,各类同业投资资产比重迅速上升,部分传统同业资产比重具有向同业投资资产倾斜的趋势,而在负债端,对于同业负债的需求更加强烈,同业负债的规模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


(二)同业业务结构情况


1.同业资产结构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中,存放同业占比为29.60%,同比上升5.11个百分点;拆出资金占比为24.05%,同比上升1.88个百分点;买入返售资产占比为46.35%,同比下降6.99个百分点(见图3)。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资产余额为5.16万亿元,其中买入返售票据资产余额为2.96万亿元,占买入返售资产总额的57.38%,占比同比上升10.52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同业资产结构来看,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等传统的同业资产运用途径占比则有所上升,买入返售资产在各类型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中的占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买入返售资产中票据资产的占比大幅上升,同时持有到期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等资产占比上升,反映出在同业业务规范下,前期较为灵活的买入返售资产“创新”运作减少,票据资产在同业业务中的作用突出,而各类同业业务创新则集中于同业投资方面。其中,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的比重约在60%左右,股份制银行买入返售的比重达到65%左右,反映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同业资产配置上的思路与前期基本一致,国有银行侧重于传统流动性支持,股份制银行同时注重流动性和盈利性。


2.同业负债结构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中,同业存放占比为82.55%,同比上升5.96个百分点;拆入资金占比为10.81%,同比下降4.43个百分点;卖出回购款项占比为6.64%,同比下降1.53个百分点(见图4)。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卖出回购资产余额为1.25万亿元,其中卖出回购票据余额为2433亿元,占卖出回购资产总额的19.50%,占比同比上升11.59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同业负债结构来看,同业存放和拆入资金依然是上市银行同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同业存放的占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反映出在存款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持续的同业负债成为商业银行应对负债端压力的主要手段,而同业负债在承担流动性作用的同时,在支持资产运作以获得更大盈利性方面的作用也愈加突出。


3.同业业务资金流向


截至2015年半年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同业资产余额-同业负债余额)为-7.67万亿元,与2014年同期相比差额扩大5.83万亿元(见图5)。


从资金流向看,上市银行同业资金净流入规模不断扩大,且呈现逐年加速的特征,由2013年上半年的1.10万亿快速上升至2015年上半年的7.67万亿。具体来看,股份制银行资金流入规模已超过大型国有银行,且资金流入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大型国有银行面对负债端压力其资金流入增速也较快,而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流入呈现稳定增加的态势。


二、同业业务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同业业务规范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的影响持续深化,前期一些较为粗放和不规范的运作方式已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在经营压力和资产质量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同业业务的重视程度和对同业业务盈利性的需求不断提升,同业业务创新的侧重也随着监管重点的变化而变化,而同业业务风险防控的难度则持续增加。


(一)同业业务整体认识有待深化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和金融改革进程的深入,商业银行在面临日益增加的经营压力和资产压力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找到优质收益资产、稳定低成本负债和新的盈利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同业业务的地位和作用被不断挖掘和突出,商业银行对于同业业务所赋予的内涵不断丰富,期望不断提高。


我们应该看到,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整体认识方面还有待深化,部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所承担的盈利职能过重,在负债端倚重同业业务的比重过高。一方面,一些同业业务通过层层包装规避监管,延长了交易链条,导致最终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同业资金在金融机构间寻找投机机会或投入收益相对更高且风险更高项目的同时,使得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未能获得足够支持,更有甚者,部分同业资金只在金融体系内进行循环流转,并未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也未提供本质上的助力。


(二)同业业务运作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同业业务,除满足短期流动性管理的需求之外,为满足对于资产负债、资本等的监管要求和增加收益等目标,主要通过增加业务规模、变换流转形式、规避监管要求等方式进行运作,市场对于同业业务的需求和同业业务创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对同业业务在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服务经营管理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行创新和探索,对运用同业业务支持流动性管理、支撑经营发展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等方面进行思考,对同业业务的经营机制、盈利机制和运作方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三)同业业务统计监管有待完善


在16家上市银行年报和半年报中,我们对于同业业务的统计科目主要为同业存放(存放同业)、拆出资金(拆入资金)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同业业务规范中对于以上同业业务范围和统计科目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说明。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经营根据监管体系的变化也做出了相应变化,传统科目项下业务规模有所减少,比重有所降低,而相应业务则通过操作方式变化计入其他科目中,对于同业业务规模的披露不尽完善,对于同业业务数据的了解和掌握难度较高。


目前的统计及数据披露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统计规范和统计体系,银行间以及银行与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日益频繁,跨市场的业务、资金运作将成为常态,而目前对于此类同业资金流转和资金运用目标的监测则有待完善,对于同业业务规模及其影响的了解程度的缺失,使得把握同业业务实质和风险的难度有增无减。


(四)同业业务风险把控有待加强


目前,传统的监管指标(比如存贷比等)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作用已不断弱化或逐渐消失,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要求却不断提高,跨市场业务属性的增强和各类业务创新都对同业业务风险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尽管同业业务的参与主体为金融机构,客户资质相对较高,但是同时对于银行间同业业务的风险资本计提和拨备也明显低于一般企业,在交易结构复杂、交易链条较长且风险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信用风险;第二,在当前利率政策下,同业业务对于资产运用倾向于长期锁定收益,而负债来源期限则相对较短,在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市场波动的频繁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第三,同业业务中运作的短期化、多环节和复杂的隐性协议等,显著增加了业务运行的操作风险;第四,风险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租赁、财务公司等跨区域、跨市场的交叉传染、叠加放大,容易诱发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第五,同业业务各类“创新”的层出不穷和与监管的博弈,容易引发合规风险。


三、同业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思考


同业业务是银行同业之间调剂资金余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渠道之一,是银行业发展资金业务、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途径之一,是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互通的桥梁之一,也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道路之一。在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变化和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同业业务需要在思想认识、业务创新、风险把控和监测分析等层面开拓思路,深入推进,符合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律和趋势,符合实体经济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需求,也符合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定位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业务定位。


同业业务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属性界定了其所承担的主要职能范围,一方面,同业业务负债端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使同业业务的主要职能依然是解决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两端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第二,同业业务也具有一定的资产负债运作潜力,可以作为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效能的工具之一,但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同业业务资产负债运作以提升盈利水平时,应当将同业业务作为提升盈利水平的辅助途径;


第三,在同业业务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应当明确自身经营管理和服务目标定位,将同业业务置于业务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下,明确未来发展重点,完善同业业务管理体系,并建立符合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机制与架构。


(二)建立指标体系,完善监测分析。


在同业业务规模持续增加、作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应当针对此类业务进行系统的统计、监测、检查和分析。


一方面,在目前同业业务相关科目和范围的基础上,根据业务、资产实质进行进一步的界定和划分,并根据业务范围对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和统一,形成稳定的业务指标统计制度和体系;


第二,对业务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分析,掌握同业业务发展趋势和资金投向,强化同业业务表内和表外整体管理能力;


第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合作,注重对其资金流向、业务过程与实质操作等进行监测与跟踪,对业务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三)支持实体经济,强化精细管理。


同业业务在服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同时,更应该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


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服务经济对象和经营目标定位的不同,对同业业务规模总量及占总资产负债规模的比重进行分类管理;


第二,不同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不同,对其整体或各区域同业业务产品结构和比例进行分类引导;


第三,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同业融资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可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对资金流向和跨市场合作对象进行专项比例和目标管理。


(四)加快业务创新,适应转型发展。


在大资管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同业业务与商业银行其他传统业务相比,在跨市场业务合作和金融综合服务方面,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需要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机构的同业合作内涵,通过优质资产拉动稳定负债、低成本负债支持资产运作的方式,形成资产负债端良性可持续的促进关系;


第二,金融机构在同业业务融资和投资过程中,形成差异化的角色和功能,避免单纯将同业业务作为规避监管和资源约束的渠道,融合资金增值需求和资产配置需求,开展全方位的投融资合作;


第三,同业业务在稳定负债和资产配置方面,可以扩大对接实体经济各类支付和融资工具,并完善定价机制和价格传导,根据经济金融政策导向加大相关资源配置和运用。


(五)把握融合趋势,防范业务风险。


当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银行间市场与非银金融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各类信息、资源的流动和传导更加迅速,一方面,需要研判同业业务与各类金融市场的联系与受到的影响,尤其是关注与同业负债业务联系较为紧密的资本市场的波动,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等风险防控纳入同业业务风险防范体系,防范各类风险交叉传导;


第二,针对市场异常波动,建立完善的压力测试和风险应急预案,确立风险指标,并对同业业务风险指标建立完善的跟踪、监测和分析;


第三,强化同业业务杠杆率和错配程度的流动性管理,测算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之间的久期缺口,并将时点监测完善为日均监测;


第四,根据业务实质和实际风险主体进行完善、动态的同业授信管理,对同业机构授信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分类管理,并探索根据业务类型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肖小和 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副研究员;修晓磊 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管理信息部硕士。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耐克森在中国:引领技术前沿 践行可持续发展

2024-11-09 21:19
91798

渣打银行18年深度参与Sibos年会,谋交易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绘“未来银行业”蓝图

2024-09-27 16:12
428199

招行杨智:以供应链金融等主线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024-07-01 12:42
50090

“探讨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 苏州商业保理协会开展业务研讨

2024-06-12 15:35
89068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交通银行共同发布全国首份长三角银行业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4-06-06 13:07
96771

九龙江集团成功发行首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债

2023-11-07 13:22
14460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