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了10倍,怎么还会破产
最近,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都出现一种情况:不论是猛烈牛市还是平缓慢牛,指数巨大涨幅(比如A股从2000点左右到5100点以上,道琼斯指数连续7年接近20%的复合增长)创造的投资英雄,经不起20%左右的小幅回撤。
最近,国内国际资本市场都出现一种情况:不论是猛烈牛市还是平缓慢牛,指数巨大涨幅(比如A股从2000点左右到5100点以上,道琼斯指数连续7年接近20%的复合增长)创造的投资英雄,经不起20%左右的小幅回撤。
很多投资多年、极其老练的投资人,即使之前赚了十倍,居然也瞬间破产。
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有一项研究数据: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以及1987-1997年间,业绩处于市场前25%的基金经理,都堪称“时代的领先者(幸存者)”,可是至今这些明星基金经理中有高达97%的比例回归平庸——业绩跑输或者严重跑输标准普尔500指数。
投资界已形成一个常识:好基金必然变坏,好业绩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坟墓。
个人投资者的情况可能更糟,人们很难想象,赚10倍还破产,其实是个“大概率”事件。巴菲特说:“在股市中人们对普通的算术问题缺乏常识。”
赚了10倍,怎么还会破产?
在赚10倍后信心膨胀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当1万元变成10万元后,如果你抵押你的房产追加投入20万元,此时的资本总额就达到30万元,此刻30%的下跌就能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假设中10倍=30%。在赚10倍后很可能出现自我崇拜,自恃老子就是“股神”,如果你勇气再大些,追加投入90万,那么10%的下跌就能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在这个假设中10倍=10%。如此看来,这个10倍利润竟也如此脆弱!
同样道理,如果哪个基金经理在过去三年获得100%的收益率,比如1亿资金增值到2亿,他可能成为明星,有更多人申购他管理的基金,假设基金规模膨胀到4亿,这样,只要出现25%的亏损,过去三年赚到的钱全赔回去了。
熊市末期,当“拒绝毒品、拒绝股票”成为共识的时候,普通人的投资欲望是被压抑的,此时的投资额度会非常有限。而从熊到牛的转变不期而至的过程中,几倍甚至10倍的收益轻易到手,此时追加投入、有钱就买,在“黄金X年”的喧嚣背景下基本是个大概率事件。正是因为牛市高潮阶段追加投入,一旦发生幅度不大的调整就会将之前的数倍暴利吞噬一空。而一旦发生较大幅度的调整,就算有数倍甚至10倍的先期收益,亏掉本金甚至破产清盘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公募基金资产膨胀最疯狂的时候正是牛市高潮阶段,这里面同样的故事在大量上演。
国内基金公司中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研究员这些投资领域的“精英”,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生的财经类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其中有很多是同学、校友,也有不少资历比较老的,过去是券商机构的同事,虽然散落各家基金公司,但系出同门,交流甚广。在基金界,就有北大系、五道口系、国泰君安系等派别之分。他们的信息渠道相近,网站相连,电话相通,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一买都买,一抛都抛”的跟风概率。
重仓股票一旦出现巨幅波动,基金经理之间就会互相沟通信息,了解各自的持仓情况,不过基金经理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坐庄。有联合持股的情况,但不存在合谋,没有共同行动,因此不叫坐庄。而对于一些小基金公司来说,因为自己缺乏拉升股价的资金,其所看好的股票也不易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投资一些其他基金重仓股成为一种选择。拉升了我有好处,跌的话大不了一起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