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债券市场现状——深度剖析
截止2015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余额达45.3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其中场外市场交易量占到交易总额的80%以上,是投资者交易的最主要场所。主要的交易参与者是各类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投资者结构不
截止2015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余额达45.3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其中场外市场交易量占到交易总额的80%以上,是投资者交易的最主要场所。主要的交易参与者是各类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投资者结构不够多元化。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券种创新不断,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发展态势良好,但信用债违约问题不容小觑。
我国债券的交易市场及主要参与者
我国债券的交易市场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我国的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大宗交易市场(批发市场)。银行柜台交易市场(俗称OT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个人和部分机构投资者,一般由交易双方协商交易价格。交易所市场则为投资者提供线上交易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各类债券品种。其中,上交所交易的债券总额占到了场内交易市场总量的90%以上,是国内最为主要的场内交易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制度介绍
为明晰债权债务人关系、保障投资人的权益,我国先后成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清算所,对不同的债券市场分别实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托管、结算制度。
中债登与上清所共同负责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品种的发行、托管与结算业务。此外,中债登也是商业银行柜台市场的债券业务的一级托管人和交易所托管的国债的总托管人。中证登则承接了原来隶属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全部登记结算业务,施行“中央登记、二级托管”的制度。
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发行券种——(按不同的登记托管单位统计)
截止2015年9月末,从发行情况来看看,银行间市场、银行柜台市场、交易所市场所经营的主要债券业务品种如下:
来源:格上理财
注:其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分别在2011年9月和2013年6月由中债登转移至上清所进行登记托管结算业务。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止2015年9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累计达15.24万亿元,已超过2014年全年发行量(12.09万亿元)的26.05%。其中,上清所发债量最大,达7.55万亿,中债登次之,为6.89万亿元。而由中证登负责的交易所发债量仅为7919亿,占总规模的5.2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可独立参与的债券交易范围狭小,未来可发展空间巨大。
此外,截止2015年9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只数为9766只,已远超2014年的全年发行只数(7356只),其中,上清所发行只数最多为7230只。可见,与中债登相比,上清所发行的债券品种具有单只债券规模较小的特点。
截止2015年9月末,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45.30万亿元,与2014年末环比增长22.76%。全市场的托管余额规模自2012-2015年9月分别年度环比增长14.49%、20.66%、22.77%,增长态势良好。
综合中债登、上清所、中证登登记新发债券的券种结构来看,截止2015年9月,债券发行量占据前三的债券种类为政府债券(25.45%)、同业存单(21.45%)、政策性银行债(13.51%),相较于2014年末占比最大的前三甲政策性银行债券(19.78%)、政府债券(17.43%)、超短期融资券(9.46%)而言,发行券种结构维持相对稳定。
2015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量规模巨增,较2014年末环比增幅264.0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可归因为利率下行,银行同业负债率升高和主动发行同业存单,以提升自身的吸金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利率定价水平及维护、拓展同业客户等。
我国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持有者结构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止2015年9月,我国纳入统计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主要券种),持有人身份明确的债券面额总计为33.51万亿元,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非法人)、特殊结算成员等。主要的券种为政策性银行债、国债、中期票据等。各投资者占比及持有券种占比如上图所示。
从持有债券的投资者结构来看,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比之和达到88.18%。可见,我国债券市场的参与集中度较高,投资者结构不够多元化。
从被持有的券种结构来看,以安全性高的政策性银行债、国债、中期票据为主,三者累计占比之和为70.75%。其他券种占比均低于10%。目前来看,我国债券市场种类渐趋丰富,但投资者对于各种债券的持有比例却出现大幅度倾斜,表明众多新兴债券品种或尚在适应期,发行量有限,或尚未被广大投资者认可,市场参与度低,但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自进入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如:2014年2月,以中债-5年期国债指数为标的的全球第一只 RQFII ETF 基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功;2014年11月,以中债-中国高等级债券指数为标的的 ETF 产品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上市等。
2015年以来,债券国际化亦没有展现出任何疲态,仍旧大步向前:
1)2015年2月,青岛城投通过境外平台公司——香港国际(青岛)有限公司成功发行8亿美元境外债券,这是中国城投类公司首次在境外发行美元债;
2)2015年7月,国际债券市场上第一只由中国保险机构发行的巨灾债券Panda Re在境外获成功配售。该债券开通了借道可交易证券向资本市场转移中国巨灾风险的通道,提升了中国的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
3)2015年11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Reg-S规则成功定价发行5年期债券5亿美元,票息率2.95%,到期收益率3.178%,是中国建筑工程企业迄今为止发行的票息和收益率最低的一笔境外美元债券,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标杆等。
这些产品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人民币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中国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等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途径,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债券市场的认可进一步加深。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据格上理财统计,截止2015年9月,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托管账户的境外机构达288家,较上年末增加106家。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持有债券共计0.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4%。
此外,2015年6月,人民币境内外市场打通,离岸债券发行出现回暖迹象。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参加银行可开展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交易,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人民币的在岸和离岸市场。同时,蒙古国发行3年期人民币主权债券,日本发行首只人民币债券 ——富士山债。
债券创新
自2014年以来,债券创新品种呈现井喷式增长。商业银行同业存单、人民币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并购票据、碳收益票据、非公开定向可转债融资工具、供应链票据、永续债等多个债市创新产品相继出现,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同时满足了投资者投资多元化的需求。2014年12月底在上交所发行上市的我国证券市场第一单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更是引来投资者的高度追捧,上市首日涨幅达18.2%,为推动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债券市场创新产品的发展不可限量。
债券违约
自发债以来,我国国家层面发行的债券并无一例实质性违约,然而,这并不表示,债券具有无风险性。近两年时间内,包括“11超日债”、“12湘鄂债”、“11天威MTN2”、“12中富01”、“12二重集MTN1”、“10中钢债”、“10英利MTN1”和“15山水SCP001”在内的8只债券已出现实质性违约。从违约的债券品种来看,“超短融、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均有涉及;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和产能过剩的行业。逐步升级的信用债危机在不断拷问着中国债市未来的发展路径,行业内部的“刚性兑付”潜规则也在不断的被打破。然而,从长远来看,通过债券违约进行的优胜劣汰是市场导向型债市的必经之路,对于未来债市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前来看,债市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券种及投资者虽众多,却集中度很高,新兴券种及小规模投资者市场参与度有限,债市发展并未健全。此外,逐渐暴露出的债券信用违约也将债市的未来走向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债市若要成功的转型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的、券种多样化的、投资者结构多元化的新状态,或需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