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
015年11月10日,《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在京正式发布,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开山之作。当时,小新向小伙伴们承诺会推出这一报告的详细解读,今天,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
作者:张金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研究院,《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
来源:国资小新(ID:guozixiaoxin)
2015年11月10日,《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在京正式发布,这是迄今为止有关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开山之作。
报告意义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中国,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作为全球首份由中国政府智库和联合国机构就该议题发布的报告,全方位展示中国企业的全球企业公民建设情况,增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透明度,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
报告背景
自2000年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规模迅速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行动纲领的出台,中国“走出去”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国际社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9月由各国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号召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和网络优势,为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普惠共赢做出贡献。
报告特点
特点一:参考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设计系统分析框架。
特点二:系统梳理了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
特点三:获取一手数据为基础的客观信息披露。
特点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需要优先响应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议题。
报告发现
观点一: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议题,中国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和东道国也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作为提升双方合作水平的重要价值。
近九成的受调查企业非常重视东道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及规划。
91%的企业已经建立和正准备建立相应的海外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
87%的受访中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转移与合作。
八成以上的受访企业帮助东道国供应商和分包商提升了技术和管理水平。
观点二: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文化、环境、社区及劳资关系、管理机制、标准设立、信息披露等方面和环节中国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语言及文化差异已成为阻碍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在加强环境保护、提高采购与人员本地化程度,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余地。将第三方环境评估的结果作为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依据等方面还需要引起中国企业重视。与利益相关方和国际社会的沟通机制、技巧和能力尚待加强,在利益相关方互动机制的具体落实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观点三:政府引导至关重要。在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的倡议和引导下,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意识普遍增强。
比如,海外安全生产运营与风险管理是中国对外投资政策关注的主要领域之一,商务部等部门出台的法律和指引对此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明确了监督及惩罚措施。86%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且安全事故数达标,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做到杜绝安全事故。这说明政府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制度约束,以及完善的执行及惩罚措施对于提高企业行为十分有效。
观点四:规模和时间是影响可持续发展表现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与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表现体现较强的关联性。与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更加积极地寻求建立本地联系,更倾向于从东道国进行采购等。有较长海外经营时间积累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更为优秀。
企业跨国业务东道国采购比例(按投资规模)
对东道国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按海外业务年限划分)
相较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海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方面做得更好。
企业所有制形式与建立境外风险管理制度框架情况
观点五:不同行业和地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有差异。在海外从事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以及在不同地区运营的企业,其面临的挑战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采矿业、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业企业在海外运营中的环境表现,较其他行业更为优秀。建筑行业的中国企业在开展第三方环境评估方面做得更好。而在决定海外捐赠的流向时,建筑业和采矿业、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业的中国企业更愿意采用参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方式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而其他行业则首选文化交流活动。
从地域方面来看,在亚洲和欧洲投资的企业认为,东道国商品价格偏高或浮动,及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是经营风险的重要来源;而环境问题则是构成北美洲和大洋洲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在非洲和南美洲开展经营活动的中国企业则将员工安全列为除政局政策和劳工之外的最主要经营风险。
观点六:国际舞台需要更多的中国声音。部分中国企业尚未能与东道国和国际社会利益相关方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技巧和能力不足,从而引发一些社区、环境纠纷。国际社会对少数中国企业行为的认知有时存在偏差,而这些企业往往没有对国际社会做出积极回应,从而使双方误解越来越深。通过使用国际标准和规范,往往能帮助企业客观公正地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未来,加入相关国际倡议,将企业标准与国际接轨,以及公布运营数据,与(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当地利益相关方增加互动交流,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报告建议
通过各方有效协作,可以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可以加强相关的政策引导及信息指引,尤其是明确惩罚措施和监督机制,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分类细化指引。鼓励国内学术研究机构与具有国际影响力智库交流,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合作。
中国企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于企业战略,以及生产经营和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认识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为海外经营保驾护航。建立完善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促进透明度建设。通过提高本地化采购比例及技术转移,促进东道国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强项目全过程环境评价,并采取符合企业特性的措施为东道国做出贡献。
东道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鼓励当地利益相关方建立与中国企业间的沟通机制。东道国驻华使领馆可以加强与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总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