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重要,还是融资重要
近期,李克强总理强调:“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因为中国GDP仍能保持7%左右的高增长,中国依旧保持着巨额贸易顺差。
文/本刊编辑部
近期,李克强总理强调:“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因为中国GDP仍能保持7%左右的高增长,中国依旧保持着巨额贸易顺差。
可是,9月贸易数据再次提醒人们:人民币升值的基础也不牢固。中国9月出口同比下降1.1%,降幅比7月、8月大幅收窄;而中国9月进口同比下降17.7%,降幅比7月、8月大幅扩大。中国9月贸易顺差3762亿元人民币,超出预期不少。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或者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是怎样一个数字?
而事实上,合理的汇率不是一个准确的、神奇的数字;而是一个大区间。比如,一美元兑换5-7元人民币都是基本合理的。也许,合理区间更宽,略高略低,都有可能。重点是,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决定。这也是811汇改的初衷。
过度关注汇率,毫无必要,也没多大意义。对于中国贸易商而言,融资环境可能是比汇率更现实的焦点问题。
近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开始扩大范围,除了前期的山东和广东,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都被纳入推广试点。官方原文是“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直白点说,“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本质上就是信贷加杠杆。之前借的一百万还不上了,没关系,这个欠债可以抵押给央行,让央行印钞机开动,然后再借你100万(当然肯定要打个折)。以贷解贷,贷中贷,贷贷相传,绵绵不绝。
于是,国内媒体和经济学家普遍将其看成“中国版QE”。源于美国的QE,即“量化宽松”,其实就是央行启动印钞机购买证券。如果政府发行债券,企业和公众购买,这只会改变资金流向,不会带来货币增量。要是央行出售购买债券,那就一定会带来货币增量,形同向市场放水。
中国如果搞“量化宽松”,由央行开动印钞机解决政府和某些支柱行业的债务问题,那么当量会非常大。中国光需要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务就在十万亿以上,还有银行系统的房地产相关债务也有数十万亿,由此推算,一旦中国搞量化宽松,规模绝对是万亿级别的。
更关键是,中国今年面临外资出逃的不利形势,中国外储从去年高点的4万亿美元左右,到了10月的3.5万亿美元多一点,外汇净流出,少了5000亿美元,平均一个月500亿美元的流出。这都是中国央行发行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这个空白,如何填补?
这个“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除了能产生货币增量,弥补基础货币的缺口,更是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和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