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抓手

2015-11-23 21:08748

放眼世界,纵观中国,历史的背后都有金钱的力量在驱动。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可以说,“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是部金融史”。

来源:金融政治学


本文是张红力博士在“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厉以宁教授从教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上的发言稿全文。


1.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放眼世界,纵观中国,历史的背后都有金钱的力量在驱动。在盛世与乱世的循环交替中,金融是那双看不见的手。可以说,“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国是部金融史”。当今社会,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军事等领域莫不受到金融的影响。金融可载舟亦能覆舟。金融的作用如果发挥恰当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都将被激活,国家安全全局都将有保障。反过来讲,如果金融搞不好,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全球化造成了一个错觉,就是金融是中性的,市场决定一切。然而,在人类政治经济史上,金融从来都不是中性的,而是为价值观与利益所驱动的。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世价值”,最大化国家利益不是阴谋,是阳谋。金融天然具有调节利益的属性,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牛鼻子”。在当今社会,金融的地位,已经由经济工具拓展为国安重器;金融的属性,由经济范畴拓展为政治范畴;金融的本质,由“术”拓展为“道”。现阶段金融的目的主要包括维护政权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际经略等。金融的真正意义,可以称为国策。


2. 中国金融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金融一向是有价值取向的,是推动某种价值观的工具之一。对中国而言,核心价值观的逻辑框架有两大关键。第一,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来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第二,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核心价值观的逻辑框架,中国金融的价值取向呼之欲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障人民安全,最大化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文明的永续传承。新时期下,中国金融不仅应关注自身安全,还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安全效应,与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金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金融是一个“无色”的专业领域,但实际上,再复杂的金融创新、再专业的金融操作、再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其构成、执行或参与的根本主体都是人。只要有人,就不会有“绝对无偏”的利益取向,就不会有“完全无色”的行为结果。新时期下,中国的金融决策不应仅仅是技术性、专业性的,也不应只以是否盈利赚钱来评判,而要反映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3.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二战结束70年来,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一是发展失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二是国际贸易失衡加剧,全球资本失衡正在凸显,个别国家倚仗其资本优势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三是贫富失衡越来越严重,在很多国家,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四是生态失衡,水资源、空气、土壤污染,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面临威胁;五是国际社会失衡,地缘政治危机此起彼伏,局部地区战火不断,“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威胁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虽然平缓复苏,但基础并不牢固,存在较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资本无序流动、全球债务高企、市场信心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得不到保障。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于预期,潜在增长率下滑,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多个引擎同时失速进而陷入停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要从亚健康完全走向健康,很可能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4. 未来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是什么?


当今世界面临着“数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但一些大国出于维护现有利益的需要,始终固守旧的治理格局,忽视新的治理诉求。世界利益不会自然实现,固化格局不会自我瓦解,共同发展需要共同行动,而共同行动需要新兴大国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在此背景下,把全球治理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实践课题,用务实行动实现新的全球治理变革是当务之急。


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国正主动承担起务实推动全球治理的大国重任。最近,围绕全球治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点判断:一是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合作;二是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要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三是要通过践行联合国宪章和原则,消除对抗和不公;四是要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五是要吸收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


这五点判断所体现的“中国思路”,可以高度概括为“共同和平发展”,也就是全球的事用和平的方式来“管”,用发展的方式来“办”,这也是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全球性事务始终坚持的观点和做法。就此而言,从未来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向看,既要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要治本以谋长远添动力;既要落实好以往成果,又要凝聚新的共识;既要采取国内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又要精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5. 中国金融如何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中流砥柱,金融是全球治理的关键抓手,两大趋势深度结合,将中国金融推上了参与治理和引领变革的历史风口。中国金融所具备的“价值观”、“时代观”、“变革观”、“实践观”和“公平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五点判断遥相呼应。中国金融的“价值观”引领全球治理理念的返璞归真;中国金融的“时代观”推动全球规则秩序的升级阶段;中国金融的“变革观”推动多边共治体系的共同建立;中国金融的“实践观”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公正透明;中国金融的“公平观”推动全球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金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核心思想是一个“和”字。一是“和而不同”的合作观,尊重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差异,以金融为纽带推动经贸投资多层次合作;二是“和衷共济”的产业观,在实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谋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互补和价值实现。三是“和风细雨”的发展观,时刻保有把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旨在实现长期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和谐有序”的监管观,推动交易公平与透明,以稳定的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既是实力的展现,更是责任的体现。


中国金融必须自强不息,时刻以提升自身实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维护金融安全为己任。在此基础上,加大“走出去”,突破“小我”,避免“独乐乐”。中国金融机构要“走出去”,实施中国金融治理措施;中国货币要“走出去”,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公平再造;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出去”,推动全球金融市场更加高效、多元和活跃;中国金融监管要“走出去”,传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思想;中国金融理念要“走出去”,践行正确的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将金融作为全球共同发展的工具,而非某一方谋取私利的工具。


6. 中国金融引领全球治理的原则与抓手是什么?


天下大治,大国担当。全球治理的目标是共同发展,中国金融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是共同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世界变革的客观结果,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金融以“互尊互信、共赢、共担、包容共济”为原则,通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货币、金融监管、金融大数据等多重手段,夯实硬实力与软实力,提高中国综合竞争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荣对待周边国家,大力培养使用国际化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在全球地缘政治、多元文化、经济贸易、金融货币、能源格局、产业结构和生态环保等多个层面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以共同发展为唯一目标,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责任共同体,最终打造命运共同体。


0
标签:抓手 中国 关键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关键经济数据频泄密

2011-06-13 13:19
674

金网络携手中国银行临汾市分行探索供应链金融“脱核”新路径

2024-11-15 11:07
624

魏建国:中国数字贸易要抢占先机,下好三步棋

2024-11-15 10:42
899

第九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数字服务矩阵 交易银行的多维发展

2024-11-14 17:34
15017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

2024-11-13 11:33
14673

第九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年会:产业数字化的助推器

2024-11-12 19:22
5000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