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监管的“预应性”变革

2015-11-12 21:48646

新加坡经济金融的斐然成就离不开成熟的金融环境与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金融业离不开健全与平衡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了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加坡进行了一系列“预应性”的金融监管变革。

文/陈宇  中国银监会人事部;杨新兰  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局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0期


新加坡经济金融的斐然成就离不开成熟的金融环境与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金融业离不开健全与平衡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了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加坡进行了一系列“预应性”的金融监管变革。


新加坡经济模式被誉为“亚洲奇迹”,其良好的金融环境体现在:一是社会与政治稳定,如持续盈余的财政、积累丰厚的国家储备、稳健的不动产行业。二是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如独立的金融司法、存款保险制度、优惠的税收政策、国际水平的会计审计及支付系统。三是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过半数的金融机构为全球性、区域性的资金与风险管理中心,机构密度及多样化程度位居世界前列。四是成为全球第二大外汇交易中心与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管理着超过2万亿美元的私人资产,新加坡交易所拥有世界最快的交易平台。五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及国际化平台,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期货陆续在新加坡推出,一些中资银行成为新加坡最大的人民币CD发行机构、人民币期货做市商和新元报价行。新加坡经济金融的斐然成就离不开成熟的金融环境与高度开放的金融市场,以及健全与平衡的金融监管制度,为了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加坡进行了一系列“预应性”的金融监管变革。


提倡监管理念的“预应性”变革。所谓“预应性”变革是相对于被动变革而言,强调的是前瞻思考、主动变革。次贷危机后,新加坡金管局更加强调从“规制导向”转向“从旁监管”,即金融业自律;注重调整过去的“过度监管”或“合规监管”,这样做并不意味着降低监管标准,而是通过设定监管规则,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自我评估与管理风险。新加坡金管局适时修订发布了“评估金融机构冲击力与风险的框架”,尽管新加坡没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但其冲击力影响评估能较好地体现对金融系统性影响的前瞻性考量。


实践“风险导向”的金融监管主张。


一是政府不会主导市场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大创新发展空间。


二是在追求效率与创新的金融发展和追求安全与稳定的金融监管之间取得平衡。


三是保持监管制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即金融监管的政策“钟摆”不应太摇摆。


四是强调“亲商”原则,注重建立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升金融效率,提倡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磋商式”监管方式,将新法令法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健全以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的综合监管框架。


一是明确将“促进持续性、非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发展一个健全与先进的金融中心”作为新加坡金管局的使命。为促进金融稳定,新加坡金管局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有机配合,一方面通过名义有效汇率使通胀预期锚定,另一方面针对资产价格采取了审慎监管政策,如房贷偿债率、房债限制等,此外还在CPI中纳入自住房屋的租金监测。


二是多层级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金管局内部定期召开金融稳定会议,以协调金融稳定政策,同时,新加坡金管局还会同财政部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三是完善货币政策与发展、金融监管、公司发展等三大板块的协调机制,强化宏观审慎监管职能,增加了机构处置(清盘)等监管职责,强调建立稳健有效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消费者群体。


推动现场检查的职能转型和专业化建设。


一是提升统筹性。监管当局在“金融监管”板块专设一名首席检查官,统一研定全局的现场检查规划和推动实施全局性的、综合交叉性的、系统性的检查项目。现场检查不仅仅针对单体机构进行,还要为稳定与发展金融市场服务,包括检查评估跨国、跨市场、跨业务领域的金融事项及其风险合规问题。例如,针对跨业业务在统一的风险评级框架下开展组合风险检查评估,开展跨业流动性管理现场检查等。


二是提升检查效用。新加坡金管局每项现场检查后,十分重视统一问题处理标准,且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与同业、同类机构、同质问题的比较情况,对被查机构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此结果纳入监管评级和作为下一周期检查频率的确定依据。


三是提升专业性。在首席检查官制度下,监管当局配套设立了一支精干、专司现场检查的专业部门和队伍,需要时可从各相关监管部门、甚至跨监管板块抽调专业人员参与检查。


持续推进动态差异化的监管方略。监管当局在对银行机构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每家银行的不同牌照及业务特点、规模、风控水平而设定了不同的监管要求;对不同机构实施巴塞尔流动性监管新规的标准要求不同;建立了资本监管预警系统,针对不同资本水平的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对于混业经营、承担复杂且大量风险的银行,与经营存贷汇简单业务且规模小的银行,采取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求;对本地银行的资本要求高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如一级核心资本最低为6.5%,一级资本最低为8%,最低资本充足率为10%。


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一是强调卖方应以“披露为本”,保障金融消费者利益。新加坡金管局严禁不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在促销文件中使用“存款”字样,并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结构性存款“不在存款保险范围内”。


二是“买者自慎”,对于投资期超过3个月且复杂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有7天的“冷静考虑期”。新加坡金管局还定期在网站公布不受监管的机构名单,以告诫投资者自我管理风险。


三是建立独立、专业化和收费大众化的金融业协调争议中心,若有进行仲裁要求,消费者需支付50新元,而相关金融机构需支付500新元,裁决结果对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若消费者对裁决结果不满意,还可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


改进监管资源配置的“双维”模型。新加坡金管局作为法定机构,兼具公共性和经营性,但由于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进政府职能改进计划,力图通过精简政府人员促进私人企业发展,因此新加坡金管局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在配置监管资源方面,新加坡金管局不断完善“双维”模型,即综合考虑金融机构的风险评级和冲击力影响水平。其中,风险评级主要反映金融机构的风险组合及其管理水平,评级因素包括内在风险、缓释因素、董事会及管理层、资本水平、盈利能力、母公司支持等,评级结果划分为四级,低(L)、中低(ML)、中高(MH)、高(H);冲击力评级因素包括机构倒闭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即系统重要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对新加坡及新加坡金管局声誉的冲击等,同样也分为四级。监管资源与监管力度的强弱相应也划分为四级(Bucket 1-4),Bucket 1属于最强级别。一般来说,若风险评级愈高、冲击力影响愈高的,则监管资源配置愈多、监管力度愈强;若风险评级在“中低”(含)以上,冲击力影响为“中高”(含)以上,则监管资源与监管力度设定在“Bucket 1”水平。相对来说,冲击力影响评估对监管资源分配与监管力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构建系统化的金融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新加坡金管局设立了相对独立的银行与金融学院,负责对金管局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培训。


二是金管局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全员培训系统,负责员工培训的登记、督促与管理,对于一年未受训的员工发出警示。


三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建立了金融发展基金,交由银行与金融学院运作,该基金专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培训,发挥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引导作用。


四是强调“任人唯贤+务实主义+诚实守信”的用人理念,通过绩效评估和潜能评估选拔精英、专家和能人。五是强调政府动态治理理念,持续推动二十一世纪公共服务改进计划,培养公共管理队伍的三个动态能力—前瞻思考、反复思考和换位思考。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资料收集和研究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立场。)


0
标签:新加坡 金融 应性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新加坡发布反洗钱策略

2024-11-19 12:37
4402

OpenAI将在新加坡、巴黎、布鲁塞尔开设办事处

2024-10-11 15:05
88017

唯品会进军东南亚 在新加坡组建总部

2023-01-31 18:06
50187

新加坡物流初创公司Locad获得1100万美元A轮融资

2023-01-24 20:56
39002

新加坡:可持续贸易指数在亚太排名第三

2022-11-29 13:54
14536

商汤与新加坡《联合早报》签合作备忘录,AI助推媒体数字化转型

2022-11-02 17:37
3322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