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发挥金融机构引领作用 加快国际基础设施合作

2015-11-12 15:571613

在11月7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15年会上,IFF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以“基建投资如何促进全球增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只有从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才能有效破解各国普遍面

在11月7日国际金融论坛(IFF)2015年会上,IFF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以“基建投资如何促进全球增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只有从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才能有效破解各国普遍面临的基建投资难题。”



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姜建清

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而且是促进区域融合发展、驱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下面就基建投资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分享一些思考和判断。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全球增长和促进区域融合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经济增速下降。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均表明,基础设施对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对现代化和高效基础设施的投资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支柱。根据IMF的研究,投资支出对GDP比率上升1个百分点,同年的产出水平将提高约0.4%,四年后将提高1.5%。从中国的现实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对整体投资贡献率达到2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1个百分点,起到了经济“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增加定向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各个经济体的共同选择。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出于更新升级基础设施和刺激经济复苏的双重目的,陆续推出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比如英国政府2010年出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指出未来10年的基建投资需求达3830亿英镑。据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估计,到2020年之前,如果想让美国的基础设施维持良好状态,还需要额外3.6万亿美元的投资。另一方面,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十分迫切。据预测,2020年之前,亚洲地区(除中日韩)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约为8000亿美元;拉美地区为弥补该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需将基建投资占GDP比重由目前的2.7%提升至6%以上,基建资金缺口每年为1700亿美元;非洲地区每年的基建投资缺口也达1000亿美元。

加强基建投资是促进区域融合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邻近国家和地区间贸易往来、人员交往和资金流动规模日益扩大,既对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跨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从目前情况看,各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巨大,已成为互联互通和区域融合的障碍。毕马威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需求高达50万亿美元。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已将互联互通作为双方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非洲国家正在深入推进旨在提高互联互通的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欧洲国家也正在积极实施“连接欧洲设施”计划。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正酝酿着新一轮的高潮。

二、中外携手实现国际基建投资的“协同”效应

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资金缺口与技术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各国基础设施投资潜能的释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扩大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取得协同效应,是各国探索解决基建投资问题的共同诉求。

中国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实际行动为亚太乃至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密切欧亚各国经济联系、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条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经济带。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电力、水利、工业等领域成绩突出。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统计,水利领域全球业绩前10位承包商中中国企业占据3席,电力领域多达4席。在高铁、电信、风电、核电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因技术能力和经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中国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分享建设技术和经验。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为国际基础设施解决融资缺口的新平台和新模式。通过设立专项优惠贷款、成立专项基金、倡议设立金融机构等方式给予支持,创新融资模式,打通资金瓶颈。例如,中国政府主导筹备成立资本金均为1000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从中国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模式看,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与基础设施缺口巨大、建设需求迫切的经济体互惠互利开展双边合作。例如,亚非拉不少国家基础设施落后,同时又普遍面临“缺资金缺技术”问题。在经过深入研究与周密调研的前提下,中国可以从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对基础设施落后国实行合作。以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建的“中巴经济走廊”计划为例,该计划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合作为重点,打造“1+4”的合作布局,即沿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

二是中国可以与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经济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自身的基础设施已经十分发达,但可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融资中心、研发中心和贸易枢纽及技术提供者的作用。可以与中国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

三是中国欢迎全球有实力的企业对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中国东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起点高,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一部分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升级换代才能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中西部虽然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广袤的地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以高铁为例,2014年投资在中西部比例高达78%;投产新线中,中西部占比高达80%。未来一段时间内,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还会维持高速增长。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农业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因此,全球有技术、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无论是在中国的东部还是西部、城市还是乡村,都可以发掘到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

三、中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中能发挥引领作用

金融资本的先期介入是基建投资破题的“牛鼻子”。我认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刻利用自身的跨境服务优势、信息优势及合作优势,在国际基础设施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和全面金融服务,实现对国际基建投资的“服务引领”。比如,工商银行作为大型的中资银行,已经在4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逾400家境外机构,截至2015年6月末,工商银行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提供的融资中,仅支持装备和产能国际合作的融资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融资余额约1100亿美元。业务遍及亚、非、欧三大洲30多个国家,行业涉及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电信、机械、园区建设、农业等,基本实现了对重点基建行业的全面覆盖。

二是凭借跨国分支机构的联动网络实现“信息引领”。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资跨国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客户信息、政府信息和市场信息,依靠全球联动的信息网络,可以打通上下游、境内外,解决国际基建投资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帮助企业发掘国际基建投资合作中的市场机会、评估风险、配置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为东道国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供可行性融资方案及咨询服务。通过有效发挥金融机构的信息中介作用,帮助企业和东道国少走弯路。

三是以“开放、协作、创新、交流”的心态实现“合作引领”。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资金问题,必须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这就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股权基金以及多边国际机构之间,广泛开展合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互补、收益分享和风险共担。以商业金融机构与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为例,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探索合作:

共建引导基金。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多边开发机构可以共同建立投融资基金、创设产业融资平台,以引导基金为母基金来吸引国际投资,促进基建项目发展。

共建融资模式。利用“股权+债权”模式,共同为相关市场的基础设施开发提供支持。在这方面,丝路基金已有投资巴基斯坦电力项目的成功案例。一方面,丝路基金和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中国三峡集团控股的三峡南亚公司,为项目提供资本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中国进出口银行牵头,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组成银团提供贷款资金。

共建融资渠道。多边开发机构需要通过发债来解决融资问题,而商业性金融机构有能力通过购买、承销等方式支持多边开发机构的发债需求,从而有效降低多边开发机构的融资成本。

共建投融资标准。近些年来,工商银行等大型中资跨国银行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积累了一定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形成了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标准、制度、流程与方法。如环评政策、采购政策、借款国可持续性评价、绿色信贷、评级授信政策等。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可以积极借鉴、为己所用,同时还可以借助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实现高规格的投融资高标准的落地。

当前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进入新一轮机遇期。只有从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合作,才能有效破解各国普遍面临的基建投资难题,实现基础设施水平的显著提升,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并最终促进各国及全球的经济增长。相信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将为国际基础设施的发展作出贡献。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都愿意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基建合作中,通过与各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

2024-11-13 11:33
13378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的融资支持

2024-10-31 14:46
74067

四川: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便捷融资

2024-10-30 11:32
62659

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CIDF50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2024-10-22 21:00
155642

中银协报告:截至202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55.20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3.23%

2024-10-21 14:52
60788

金融监管总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2024-10-21 14:51
5334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