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港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系统”运行
10月30日,由青岛港搭建的国内首个由政府和监管部门推动、依托港口优势,由港口与银行共同建设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平台——“银港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在青岛港举行启动仪式。
来源:国际商报
10月30日,由青岛港搭建的国内首个由政府和监管部门推动、依托港口优势,由港口与银行共同建设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平台——“银港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在青岛港举行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青岛港分别与三家合作银行签署了质押监管业务合作协议,与四家企业签署了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青岛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春凤对记者表示,银港通货物质押平台是青岛港金融强港战略落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业态。下一步,这方面的创新业态会连同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业态一起,相互配合,联动发展,共同推进金融产业的发展,实现真正的产融结合、以融助产。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迎机遇
大宗商品贸易是进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外贸增长、拉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大宗商品贸易及融资业务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大宗商品贸易对银行融资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80%的贸易均有融资需求,全球14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中,约11万亿美元使用了贸易融资手段。
然而近几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和行业内相关问题的出现,贸易融资业务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风险,业务量有所收缩。质押物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重复质押、空单质押等风险事件的发生,这会严重挫伤融资各方的相互信任,恶化贸易融资环境。市场亟须搭建一个信息准确透明、操作规范标准的贸易融资服务平台。
青岛港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出口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年进口量超过1.5亿吨,日均港存量近2000万吨。青岛港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集团产业链汇聚融合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资源,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搭建起贸易融资服务平台,破解融资瓶颈,重振各方信心。融资便利化以后,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将更加建康,对青岛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将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解决货物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银港通”系统是国内首个由政府和监管部门推动、依托港口优势,由港口与银行共同建设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思维,创新融资支持模式。“银港通”系统主要服务于从青岛港进口的货物质押融资监管,该系统与港口内部生产系统、银行融资系统直连,实时采集、传递数据,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该系统兼顾了货主、银行、监管方等多方利益,货主可以盘活资产,更顺、更优、更快地获得融资;银行可以获得有效信息,保障信贷资产安全;港口拓展了金融服务功能,稳定了货源,最终实现三方共赢。从事铁矿石、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公司的执行总裁毛显文告诉记者,“以前企业说了很多,银行都不相信,为此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数据,现在有了第三方的平台,青岛港各项货物的信息都是非常清晰的,通过“银港通”,银行在大宗商品融资方面的风险就没有那么多,这对企业融资产生了很大的支持。参与该项目的平安银行(000001,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也表示,以前银行是委托港口来帮忙看着这个货,如果是被其他的一些质押人变卖或者是做了一些重复质押,银行是不知道的。现在"银港通"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信息系统上线,通过青岛港可以把这些信息明确化,而且重复抵押的信息都能做一些相关的登记,银行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真实的信息,就更可以大胆的做相关的授信和融资服务”。
该系统通过搭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监管体系,解决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过程中最关键的货物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范监管风险,搭建起银企间便捷的融资渠道。这将有效改善青岛口岸大宗商品贸易环境,提振各方贸易融资信心,促进我国外经外贸乃至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该系统首期上线的货种是以铁矿石为主的进口干散货,预计2016年上半年冻货将实现上线运营,下半年力争实现进口整车的线上监管。其他货种将根据业务需要按照“成熟一个、上线一个”的原则陆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