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下的银行理财尴尬
一方面“钱多项目少”的现实下,负债端成本难降,资管机构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压缩利差,甚至忍受利差倒挂。另一方面,资产端迫于收益率压力只能不断加大杠杆或拉长久期,但违约不断的债券市场也使得机构只能追逐高评级债券,哪怕收益率日益下滑。
来源:华尔街日报
股灾后汹涌而来的“资产配置荒”,正令曾经风光一时的银行理财陷入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钱多项目少”的现实下,负债端成本难降,资管机构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压缩利差,甚至忍受利差倒挂。另一方面,资产端迫于收益率压力只能不断加大杠杆或拉长久期,但违约不断的债券市场也使得机构只能追逐高评级债券,哪怕收益率日益下滑。
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实体经济依然未见明显起色,“钱多项目少”成为资本市场的常态。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连续进行了5次降息和4次降准。与此同时,最新的PMI、进出口等宏观经济数据均显示,中国经济依然深陷泥潭。不少经济学家均预计,三季度中国GDP可能将低于7%。
如果说在上半年A股红火时,大量资金还能从股市获得不错的收益。股灾之后这些资金已经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华尔街见闻曾多次提到,股灾之后的“资产配置荒”使得大量资金无处可去,致使公司债受到市场热捧,万科公司债比肩国家信用,京东白条ABS被抢购一空的的“奇观”。
如今,包括余额宝在内的多只货币型基金的最近7天年化收益率均逼近3%,资产收益下降的趋势可见一斑。
日益严重的资产荒,令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银行理财陷入“寒冬”。
不少资管机构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已经开始不惜压缩利差,甚至出现了利差倒挂的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资产收益下行带动资管产品零售端收益率走低,但是两端收益率下行速度有明显差别,负债成本更为刚性,资管机构一致主动压缩利差收益,保住市场份额和客户粘性。
“银行理财在负债端的成本相对比较刚性,理财利差多少会有所挤压;不过,如果收益降下来,银行理财市场占有份额又会受影响的。”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认为。
对于二元悖论中资管机构的选择,一位大型商业银行资管部门人士表示,现在点差倒挂的产品甚至都存在,这等于是在消耗留存收益,“现在处于一个僵持阶段,大家市场份额不会轻易丢掉,这是最直接的指标,下来的话压力会非常大。”
更加尴尬的是,如今国内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令资管机构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
今年四月创造首例国企违约之后,保利天威“梅开二度”。公司旗下的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周二公告,未能足额兑付到期的10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本金,这意味着该期中票已实质违约。
本周日到期的南京雨润13亿元中票又面临违约威胁,而业内分析人士担心,央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核心子公司发行的债券也可能于下周违约。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团队报告称,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近期陆续发生的信用事件并非孤立现象,前期积累的很多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很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的评论反映出了机构的普遍困境:“目前一个投资逻辑是,标准化的债券风险小,而高收益的非标‘水’比较深,所以许多高收益的非标项目,银行不敢接,甚至信托和券商也不敢做。这是许多银行不良率提高导致的,这种情况会让风控更严,而在存量不良没消化掉的情况下,高风险业务也会收缩。”
随着刚兑被逐步打破,各家机构对于风险的把控也日益加强。一位城商行资管部门人士就对路透表示:“资产收益率跟不上的话可以加杠杆或拉久期,以前要求是三年,现在五年、10年甚至永续债都会投,但是不会降低投资债券的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