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零件商“可趁之机”
金融危机爆发已有半年之久,全球汽车业叫“衰”的声音仍旧频频,处于汽车业上游的零部件企业,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其艰难程度也为业界所关注。
为在危机中求自保,全球汽车企业以削减供应商数量作为其“瘦身”计划的第一步。上月底,大众汽车启动了一项名为“供应商质量提升计划”的精简供应商行动,将现有为全国700家供应商精简为450至500家,同时发展其中的60至70家进入大众的全球采购体系。
另外,A.T. 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的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美国将有超过一半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09年可能申请破产保护,有70%的供应商可能面临破产重组。
“这些萧条的市场信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本土供应商的巨大机遇。”长期致力于为主机厂和供应商合作“牵线搭桥”的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说。
一方面,陈文凯认为,主机厂削减供应商主要是出于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考虑,由于此前供应商过度分散,导致每家供应商的供货量不会太大。而削减供应商数量,可以让其他保留下来的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主机厂采购成本会相对降低,当然其“议价”优势也可能降低。
盖世汽车网近期统计的情况分析显示,目前国内有多家合资品牌整车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正考虑吸纳更多的本土供应商加盟。陈文凯认为,对于那些独立性强、又具备一定实力零部件供应商来说,他们不依附于任何一家大型整车企业,且同时为多家整车企业供货零部件企业,会有更多机会被纳入到合资品牌的全球采购体系中。
另一方面,对于近期不断传出的美国、德国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倒闭、重组的消息。陈文凯认为,毫无疑问,这会导致全球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数量直接减少,另外,欧美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多是规模不大、产品及市场较单一的零部件供应商,尤以二、三级供应商及售后市场供应商为多,这对于有一定实力、市场趋多元化的中国供应商而言,无疑又多了一条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不过,陈文凯认为,即使如此,本土主流的供应商在国际化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面临着战略转型的压力:由单一产品和目标市场向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客户和目标市场转型,最终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是本土零部件供应商实现成功转型的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