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壮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内涵与实现路径

2015-10-26 16:25817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备受各方瞩目,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拓展欧亚地区经济外交的新战略思路。

u=1514581840,3038802167&fm=21&gp=0.jpg

作者:孙壮志

来源: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备受各方瞩目,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拓展欧亚地区经济外交的新战略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大陆国家通过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


1难以替代的战略价值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沿途的贸易往来活跃了两千多年,也促进了东西方古老文明的相互交流。在“丝绸之路”全盛的时期,官方的使者、商人的驼队、工匠、僧侣不绝于道,从密切国家政治关系到传播文化科技成果,承担的职能多种多样。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更是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在东西交通史甚至世界文明史上其特殊地位都无法撼动。今天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要传承古老“丝绸之路”的合作理念与交流形式,推动亚欧大陆的相关国家能够藉此重获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历史上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和非洲各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是沿途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古代经济奇迹。虽以丝绸“冠名”,实际上贸易的商品种类繁多,而且是互通有无、自愿参与,各国不仅开展货物贸易,也共同保障、维护通道的安全。随着海上运输成为主流以及中国的衰落,“丝绸之路”逐渐变为历史陈迹。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欧国家纷纷提出复兴“丝绸之路”的外交倡议甚至是政策构想,并在实践中积极落实。在当代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变化的背景之下,重提建设新“丝绸之路”,正是看到了其特有的战略价值。


首先是冷战结束后亚欧大陆更加开放,需要建立更加通畅的贸易联系。上个世纪长达四十年的冷战,把亚欧大陆分成两大相互对抗的阵营,阻隔了各国的交通与贸易联系。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彻底改变了亚欧的地缘政治版图,一批地处大陆腹地的新独立国家获得主权,希望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重新扮演交通“枢纽”就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之一。


其次是全球化与区域化浪潮汹涌,重建丝绸之路成为多边合作的前导。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难以遏制的潮流,亚欧各国的相互依存度迅速提升,各种各样的区域组织应运而生,在这些组织提出的多边合作目标当中,扩大相互间的交通与贸易联系都被置于重要位置。


再次是大国为了强化地缘政治影响,提出基于本国利益的交通计划。亚欧地区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国家关系非常复杂,地区内外的大国都希望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大都提出或者实施陆路跨国交通运输项目,一方面受到内陆不发达国家的欢迎,另一方面有助于借此参与或者主导地区事务,有的合作甚至是排他的,目的就是要强化自身在地缘政治竞争中已经获得的某种优势。


最后是重提丝绸之路,可以把硬实力与软实力巧妙结合起来。当前的国际竞争并没有随着彼此经济联系的扩大而减弱,相反层次与烈度都空前提升了。与过去主要依靠军事和经济实力不同,现在需要比拼的还有文化、科技实力以及对国际规则、舆论话语权的掌控能力,各国往往借“丝绸之路”强调传统文化联系,争取有利地位,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与地区影响力。


2现代丝绸之路的建设与难题


提及现代“丝绸之路”,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亚欧大陆桥”。苏联时期,经西伯利亚建设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但这条线路距离过长,太平洋的出发点符拉迪沃斯托克又是冬季封冻的港口,经济价值有限。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开始积极推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即从中国经中亚到欧洲。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开通经过边境口岸霍尔果斯的国际铁路联运,双方又签署协议,哈方可以利用中国的东部港口连云港出口货物,新路桥现出雏形。中国还与中亚邻国修建了多条公路,比如中吉乌公路和中塔公路等,开放了多个陆路口岸。由于中亚国家与俄罗斯一样,都拒绝建设“准轨”铁路,继续使用更宽的轨距,货物边境换装与通关、过境方面层层设卡,导致“新路桥”失去了陆路运输的竞争优势。


除“大陆桥”以外,上个世纪末期的新“丝绸之路”还包括开工建设的连接中国、中亚、西亚、欧洲的公路、铁路,甚至航空运输线路。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一些金融机构也积极投入,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通计划。这个时期土库曼斯坦还修建了到伊朗的铁路,使本国的货物可以运抵波斯湾港口。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中亚区域合作”计划中也把交通作为主要领域。


欧盟则提出了自己的国际运输走廊计划,1994年正式确定9条泛欧运输走廊,并进一步延伸为欧洲—高加索—亚洲走廊。由于“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完全绕开俄罗斯,引发了俄罗斯的反制,一方面俄提出自己的“北—南”、“东—西”、“中央”等国际运输走廊路线,通过利用和升级苏联时期的路网为中亚国家提供更为便捷的运输路径[[1]]。所以,欧盟的“运输走廊”项目框架内的投入,如从欧洲西部经哈萨克斯坦到中国西部的“双西”公路等,虽然改善了个别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但并没有真正实现“跨境运输”的职能。


而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及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交通合作,因为缺少实际投入更多停留在纸面上。中亚国家之间也曾经恢复过去的交通联系,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尝试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最终因为缺乏资金以及中亚国家间矛盾增多而无法成为现实。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拉中亚国家成立的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也提出了自己的运输合作计划,结果也是议而不决。另外,周边安全形势恶化,如阿富汗内战、伊朗核问题、巴基斯坦成为“反恐”前哨等,都影响基础设施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前些年,美国继“大中亚计划”以后,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目的是拉印度与中亚合作,一方面为自己撤出阿富汗留下“后手”,另一方面要平衡俄罗斯和中国的地区影响。这样的计划显然与“丝绸之路”的复兴无关。


另外,中国在中亚经济投入的增加,进而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也引起一些国家的“疑虑”。比如俄罗斯有的学者因为对中国的中亚政策不理解,或者担心影响俄主导的一体化计划,公开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难以获得成功,理由是,中亚地理状况不佳,建设铁路、公路成本过高;地区各国政治关系存在很多矛盾,难以开展紧密合作等,主要还是理解上的偏差,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一体化方案,具有帮助中国确立地缘政治优势的目的。这也说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问题上能否凝聚各国的战略共识,积极主动地参与跨国运输合作,是一个比较艰难曲折的过程。


尽管困难重重,新“丝绸之路”的建设还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欧大陆上许多国家都希望借中国的“东风”发展经济,准备与中国开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取道中亚与中国建立更加便捷的交通联系。中亚多数国家进入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吸引的外国投资逐渐增多。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中亚出资兴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型交通设施项目,铁路、公路、管道、电信网络的改造和升级,为“丝绸之路”的复兴创造了条件。中国与中亚国家、俄罗斯、西亚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快速发展,贸易额在20几年的时间里增长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也对扩大交通运输合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3打造新形势下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既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合作机制,也不是普普通通的“交通运输走廊”,合作内涵包括了经贸、政治、人文等诸多方面,经济上既有交通、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也有农业、中小企业以及市场中介服务方面的合作,还包括科技、环保、旅游、卫生、教育、救灾等领域的交流。实施时既要先易后难,照顾不发达国家的利益关切,又要力争多领域同步推进,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单纯从交通领域来说,如果与过去的“丝绸之路”做个比较,现在讲的“经济带”一是手段上更加先进,除了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以外,还有管道、电缆等;二是辐射面更加广阔,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现代“经济带”则是不同的交通网络连成一片,四通八达;三是合作层次更加多样,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区层面的,包括过境、通关的便利化,以及政策上的开放与互惠,保障更多,也更加稳定可靠。


“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成为21世纪亚欧大陆跨国合作的基础。它的起点比较高:一是双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中亚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二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多边机制的建立与推动,上合组织框架内中方的贷款很多用于改善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三是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使各国意识到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有效抵御风险,扩大了对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还将奉行开放的原则,可以吸纳区域外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参与进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际上是对亚欧大陆上现有各种经贸合作关系的整合和提升,能够促进地区各国、地区各种跨国机制的合作。具体来说,在交通领域,可以通过实施一些跨境运输合作项目,充分发挥现有的过境潜力;提高现有陆路口岸的工作效率,推动口岸设施的建设;消除现有公路运输网互联互通方面的障碍;发挥跨境铁路联运的优势,同时推动新的铁路项目建设,把中亚的铁路与外部更多地联系起来,对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在能源领域,在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同时,加强对跨国管道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建立能源合资企业,不仅联合勘探、开采油气资源,而且在油气资源的加工、运输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开展合作;未来甚至可以建立能源共同体,在能源的生产、市场、运输等方面形成集约化,使各方充分受益。在金融领域,通过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解决项目的融资问题;帮助各国规避国际上的金融风险,共同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难题;为相互投资提供优惠条件,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不同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种复合的、共赢的、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方式,促进各国充分发挥地缘上的优势,开辟一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途径。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的背景之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提供一种全新的合作理念与模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保证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安全,以经济合作带动政治、文化交流,同时又以稳定的国家关系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重建一种区域经济安排,而是促使现有的合作更加顺畅。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经济关系,对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对中亚国家恢复传统的经济联系,对区内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首先是便利化建设,可以消除区域内的贸易、投资、过境运输的壁垒;其次是加大政策协调,可以提升各国彼此的认同程度,尝试建立共同的合作规则,加强区域内各国政策与制度上的沟通和衔接;再次是提高竞争能力,通过国际合作,特别是产业与技术的对接,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各国出口能力,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另外,经济带的建设也不可能依靠中国单方面投入,而是要各国共同谋划,共同出资建设,区域内的其他合作也可以纳入进来。比如,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曼四国签署的关于四国“交通走廊”的协议于2014年8月正式生效[[2]]。


经济带跳出了传统的区域经济模式,不是通过建立排他性的关税同盟或者超国家的管理机构来实现合作,而是在各国认同相同理念与规则的前提下,以平等、互利、共赢的方式扩大经济交流,减少不利因素的干扰,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这种合作还应该包括政治上的彼此互信、人文上的相互亲近、安全上的和平共处,有助于建立长期友好、非常稳定的国家关系,出现争端也可以通过政治和外交方式化解矛盾。


4结语


“经济带”目前来说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平台。理念上要推动实现共同繁荣,倡导新型国际合作模式,也就是我们倡导的新合作观的一种实现方式;建平台而不是建机制,就是要提供合作的机会,而不是要约束、限制各国的对外经济联系。途径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签署多边的投资保护协定、开展贸易谈判提供互惠的条件、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落实一些重大的经济合作项目等等。


实现“丝绸之路”的伟大复兴,与地区各国共建经济带,首先要建设互惠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扩大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特别是地处内陆的中亚国家,可以将地缘上的劣势转变为区位上的优势,在亚欧经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它应该要建设共赢的发展共同体,各国都可以从合作中受益,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前的优先方向,加强融资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真正造福于各国人民;再次要建设开放的合作共同体,涵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阔,区域外的国家也可以参与进来。


习近平主席提出这样一个倡议,体现了中国领导层对向西开放的重视,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而“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真正成为一种外交实践,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和中国在中亚的总体战略布局相适应。随着今年一些大的能源项目的落实,中国的战略利益已经延伸到了里海地区,另外就是已经与五个中亚国家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经济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中国经中亚到西亚、中东欧的陆路“大通道”的畅通与安全,同时为中国与中亚的合作充实新的内涵;


第二,要和亚欧各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相适应。“经济带”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安全问题。亚欧地区国家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乌克兰危机后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应该把“经济带”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处理国与国争端的新方案,扩大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形成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第三,要和各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经济带”建设的出发点是要共同受益,因此初始阶段要照顾一些弱小国家的需求,重点是改善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不宜单方面推动自由贸易,注重各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协调,增强合作的互补性与互利性。在项目设计上要突出重点,不应贪大求全;


第四,要和地区形势乃至大的国际环境变化相适应。可以考虑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对各国,尤其是中亚国家的形势及时作出研判,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悲观,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大规模投入带来的积极效果,又要明白其中蕴藏的风险和挑战。首先经营好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其次经营好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再次是与地区外的大国建立对话关系。



0
标签:经济带 路径 内涵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截至8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向长江经济带国家储备林等项目承诺贷款1308亿元

2022-09-30 19:58
21996

发改委:“十四五”长江经济带交通规划将重点完成六大任务

2021-11-06 20:53
19665

四川银保监局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上游绿色、低碳发展

2021-09-30 15:48
62291

财政部:鼓励制造业领域相关政府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投资长江经济带重大产业项目

2021-09-06 14:01
14214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财税支持措施等

2021-08-27 15:01
33755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措施

2021-08-27 14:57
33967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