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及其影响

2015-10-26 11:00 2437

利率市场化已经步入最后冲刺阶段,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均面临调整,负债端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较高,资产端配置方向影响市场,上半年的权益、下半年的债券。

u=2941050979,4293594316&fm=21&gp=0.jpg

来源:招商固收研究


利率市场化已经步入最后冲刺阶段,银行在负债端和资产端均面临调整,负债端理财产品收益率仍然较高,资产端配置方向影响市场,上半年的权益、下半年的债券。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结构调整的趋势?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到招商证券银行业研究员许荣聪和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孙彬彬博士为各位投资者答疑解惑。以下10月23日电话会议的会议纪要。


银行资产负债和理财:银行角度


传统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量、价、险的综合管理。量指的是资产负债的总的结构和期限结构;价格指的是利率和利差,包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外部产品定价指导;险指的是银行的风险管理。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仅是我们理解的资产负债表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利率和风险管理,尤其是2013年流动性风险出现之后,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更加重视,配套方案也更加完善。细节的详细讲解大家可以参照“招商金融”的公众号,此处就不具体展开。


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量,即银行资产负债总量结构变化情况。


银行资产负债的总量和期限结构


银行资产负债的总量和期限结构与银行的“价”,包括利率利差息息相关。银行总是更倾向于利差大同时风险小的业务,比如过去几年的同业业务。


过去几年的同业业务,包括买入返售项和卖出回购项,增长速度很快,之后由于监管的原因,增长速度放缓。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我们把应收款项类的相当于非标业务的项目加起来,其实非标资产并没有大幅下降。未来如果非标收益率有所下行,可能规模增长没有之前那么迅速。


再举一个例子,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跟市场给予这项资产的收益率关系比较大,比如贷款利率是6%,但是它要计提大概2.5%的拨备,同时贷款要占用资金,最后利润还要收税,所以如果不考虑存款和综合收益的话,贷款的综合收益率低于3%。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贷款的收益率继续下降的话,贷款类资产的吸引力可能会小于其他类资产。


通过平时调研我们了解到,一般情况下,银行年底会对下一年的资产负债及全行的经营计划进行定调。目前尚未到年底,可能定调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认为银行在过去的一两年内,对自己规模的增长计划是在调降的。以前银行一般都以规模至上,过去十年,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增长特别快;但未来银行对规模的追求可能没有那么极致,更多的是重视资产质量的管理,对不良资产考核的权重会更大一些。


他们会要求自己的贷款尽少的出现不良。前段时间通过跟某些银行分行的行长交流我们得知,大部分的银行对不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新增的贷款投放,银行内部的风控部门地位也较之前要上升很多。


同时我们发现,银行对利润指标也是有所调降的。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国有银行的利润增长基本处于0-5%的区间,股份制银行基本处于将近两位数的水平,城商行处于两位数以上,但与以前20%、30%的增长不可同日而语。未来,银行利润的增长仍将放缓。


总结来看,未来,银行对自己的经营可能更多的是从调结构的角度和控风险的角度来做重点布局。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银行的负债端包括存款、同业负债和已发债券,主要为存款,60-70%以上的负债由存款构成。


从二季度末的结构来看,银行负债端的变化为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而且存款在负债端的占比也略有下降。这种结果导致银行的负债成本相对而言比较刚性。也就是说尽管有降息,但银行的负债成本并没有下降的非常快。而且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上浮比例的提升使得银行的负债成本难以大幅下降。同时,也是与金融脱媒有关,因为理财的规模在过去几年里迅速增长,使得整体收益率有所增长。由于理财与存款存在实质性的竞争关系,这也导致存款在整个负债端的占比有所下降。


再看同业负债的情况。同业负债在银行当中弹性比较大,尤其是股份制银行。比较典型的是兴业银行,它同业负债的占比最高时达到30%以上,占比很大。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兴业银行在同业业务领域当中比较领先,由于它可以匹配更多的同业资产和更多的其他类资产,所以它在同业业务领域中相对更有优势。同时,兴业银行的平台建设也比较好。大行对同业业务的倾斜性要弱于股份制银行。我们可以看到,大行的同业资产基本上处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几。


银行的资产端主要由同业资产、债券投资、贷款和存款准备金组成。


其中,贷款占比最高,所占比重接近一半。但从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贷款占比基本上是下降的。造成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银行持有很多的非标。受银行资本金或贷款指标所限,银行有时可能无法投放贷款。如果把非标计入贷款,整体的占比其实处于上升趋势,全行业大概有50及以上的比重是在贷款这一项。


债券投资的情况基本相同。从2012年开始,债券投资的占比稳步上升,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债券投资占比从2012年到现在提升了大概15%。


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匹配,所以同业资产的波动性也很高,尤其是股份制银行这块。从国外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中,尤其是初期和中期,息差显著缩窄。之后随着银行的兼并重组和整合之后,息差逐渐平稳。


从各项资产负债结构的指标来看,存贷比存在上升的情况,贷款占比也有所上升,高收益贷款占比同样上升。就我国而言,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与国外情况有一致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首先来看贷款结构。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贷款结构调整明显。零售贷款占比基本处于提升状态,按揭贷款占比变化不大,但是信用卡、小微等高收益贷款占比提升幅度最大。尤其是中小银行,其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比大行明显的多,也就是说中小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方面要比大行灵活。未来对息差的管控可能更多的是从资产端来要求保证息差能够平稳的方法。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和议价能力比较低的基建、公用事业类贷款占比在下降。从二季度银行中报的情况来看,这一现象比较明显。


但不一样的地方是,存款占比不一定会提升很快。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受金融脱媒和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影响,在银行的负债结构里面存款占比不一定会有大幅提升。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存贷比可能会继续提升。因为银行也存在一定的经营压力,只有存贷比有所上升才能保持一定的息差,才能保证银行的利润。


银行理财情况


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比较快,这主要收益于股市的爆发。股市爆发使得银行在结构性产品,包括打新以及和信托公司合作的一些产品上面有比较大的增长。我们认为未来理财增长的速度大概率快于表内的资产增长速度,目前各大银行也都提高了对理财的重视程度。未来,随着居民投资的多元化,基本的存款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对理财的配置可能会越来越高。


虽然理财增长的速度依然很快,但相比过去而言,其速度还是有所下降。在过去五年中,理财规模增速基本每年都在40%以上,理财体量在银行总资产占比不断提升。总结来说,未来银行理财不见得能维持40%的增速,但比表内资产的增速会快很多。


从结构上来看,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增速会大幅高于大行,尤其是从理财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来看,股份制银行也会做的更有特点。例如上半年很多股份制银行会更多去投资结构化的权益类资产,对于纯粹的权益类资产比如基金或者私募产品的投资比重不是很大。未来,之所以理财增速不如上半年,这与股市的关系比较明显,同时也跟理财产品自身收益率的调降有关系。


目前,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现在5%以上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已经比较稀少。未来理财收益率很大可能会进一步调整到4%或者4%以下。目前银行新增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处于倒挂状态,也就是说这些理财产品并不赚钱。基于这种状况,银行也在有意控制理财的规模。(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招商金融的公众号,我们之前进行过对股份制银行理财部门的调研,对这一部分有比较详细的说明。)银行理财配置的资产主要包括非标、同业(同业存款和短期拆借)以及权益类资产。


银行资产负债和理财:固收角度


过去几年来的变化


从国内银行的情况来看,负债端存款占比出现明显下滑,其中突出一点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下滑是存款下滑的主要结构分子。


企业活期存款下滑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经济比较差,就像大家比较关注的M1,(它的下滑)与活期存款的下滑从微观层面来看整体性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是受金融脱媒和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调整的因素影响。理财与存款是竞争的关系,跟大家的想象可能有点不同,我认为这个竞争主要体现企业存款和理财的相互替代上。这是负债端的一个小情况。


资产端贷款的占比仍然比较稳定,从表内来看,贷款还是属于收益率最高的那类资产。除此之外,把今年的银行半年报和最近三五年的相比,有几个比较不同的地方。其一,在过去的三五年的宏观经济背景的变化下,主要的国有大行(中农工建交)很明显在减配债券,至少我从资产的结构中可以感觉到这点;但是今年不一样,今年的半年报中显示银行边际上在增配债券。其二,从过去这段时间来说,尤其是最近三年,股份行是增配债券的主要机构。


这是过去三年和最近半年,银行资产端的不太一样的变化。参考最近半年和过去三年银行在债券配置上的收益来看,相对比较稳定,最近半年的收益很丰厚。


相对而言,同业资产在过去几年中收益大幅上升,但是,连续的降息导致了同业资产的收益大幅下滑,特别是最近这半年。所以客观来讲,最近这半年中,同业负债的占比在一些过去同业负债增加比较多银行例如股份行中反而有所下滑。


因为收益变薄,所以银行边际上会减配同业资产。


最近五年以来,资产结构上大的趋势是银行维持贷款、减少债券、增加同业。最近半年这个趋势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变为维持贷款(考虑非标)、增加债券、减少同业。如果这个变化是持续的,那么债券市场应当是持续看好的;如果这个变化不是持续的,那么边际上是什么样的因素会导致这个小趋势出现变化呢?这其实是我召开电话会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理财角度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过去这几年,银行的表外负债膨胀很迅速。我现在初步估计银行整个理财的规模应当在十六万到二十万亿之间,可能更接近二十万亿的上限。由于资产管理行业主要的业务是通道和投顾,所以从证券业协会披露的资管行业年报中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银行理财配置的资产结构。从结构上来看,主要配置的仍是非标资产(这与刚才我们银行研究员的分析一致)。我们把非标资产、贷款、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等相关项目放在一起来看,其实它们(占比)还是很稳定的,而且这块也是主要的配置方向。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面,边际上增加比较多的是票据、证券投资和其他这三类资产。委托贷款最近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去年又出台了对委托贷款的相关限制。


从表外的负债来源来说,边际上理财和存款存在竞争关系,同时虽然从占比上来说居民部门在理财中占比最大,但是边际上,这几年居民占比有所减少,增加的主要是企业和同业。


国外经验借鉴


进一步来看过去半年的变化,金融机构主动负债尤其是银行主动负债的增加特别明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增加这种可以主动管理、可以市场化定价的负债。参照这些变化,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跨越了经济上下多个周期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全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例,整个负债端,低成本负债占比是不断下滑的。


也就说,市场一定要接受这样的事实,从结构上来讲,高成本负债总体维持相对高位是长期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提升银行的总体管理能力一定要增加主动负债而减少被动负债,这是负债端的从美国的经验得出的一个推论。


从资产端来讲,美国的商业银行报表显示银行资产中贷款占比很稳定(次贷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测算得出全球影子银行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但是美国很多的影子银行很规范,不存在类似我国非标的这类资产)。在不同的周期阶段,不同的结构变化下,整个贷款的占比一直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变化比较突出的是债券占比在下降,尤其是国债和市政债(详细资料可以参考我们关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专题报告)。低收益的债券占比在美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比例里面不断下降,而占比上升的资产主要包括三类:机构债(高收益债券),即MBS、地产类贷款(高收益贷款)及其他类资产,其他类资产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银行投资公司对于附属公司的投资。银行附属公司实质就是银行的子公司,银行的另类投资就打包在这些法人主体下面,成为它的投资收益。这类资产的边际变化在所有资产变化中是最大的,而且持续增加。


美国和中国的情况毕竟存在一些区别,不能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的情况。


虽然日本和美国国情有差别,但日本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其实和美国很相似。1990年之后日本进入了长期低利率时代,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配置变化的趋势为:负债以主动负债为主,增加高收益市场化的负债;资产边际上增加并且持续增加的是股票(准确来说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同业拆出这两类资产,其中股票资产的增加有时是主动而为,有时是被动所致。


而同业资产科目在泡沫破灭阶段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边际上的下滑,泡沫破灭之前,日本商业银行的表外资产膨胀很快。日本的表外资产与美国有相似之处。日本的商业银行通过住屋公司这种独立的法人主体向市场投放跟房地产和基建有关的贷款。


所以,仔细来看,日本和美国边际上的变化是一致的。之前提到过,如果把美国的国债和市政债这两个科目加到一起的话,从60年代到2000年这四十年时间当中,其占比一直处于下滑状态。日本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整个阶段国债占比也一直下滑。1990年之后,日本进入长期萧条,从高通胀进入通缩。从通胀进入通缩的过程中,日本的商业银行没有增加国债配置,反而大幅下调了国债在整个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但很奇怪的是,在1986年到1989年日本加息的周期中,日本商业银行居然增加国债配置。具体原因大家可以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


未来的判断


回到电话会议的初衷,在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框架下,怎么来判断当前和未来的大背景呢?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利率市场化一定要自下而上来看,千万不要自上而下看,更多地是要关注金融主体和非金融主体两类主体自我的经营,在面临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压力而做出主动的行为,最后的结果就是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


第二,利率市场化什么时候结束?从全球通用的标准来看,活期存款利率全部放开是一个硬性标志。这个硬性标志之下真正的结束标志是一个国家市场中无风险杠杆套利行为的消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才能算是真正结束(详细资料可以参考我们的相关报告)。现在中国的无风险杠杆套利在各个领域盛行,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绝对不会那么快结束。


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利率市场化就是理论上利率抑制走向利率自由化,伴随着这个过程,背后的宏观逻辑是经济结构在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决定了利率曲线和利率市场的状态。这个过程,正如我所建议的,要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当然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配合,即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配合。如果缺乏有效的调控就没有一个很好的利率锚,也就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管控体系,那就不存在一个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在这个逻辑下面,很多大家做的推论就不一定能够成立。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所有的资管类机构包括银行该做的事情就是以下四句话:第一,稳负债抢资产;第二,大固收小债券;第三,轻利率重信用;第四,高杠杆短久期。


在利率市场化真正结束之前,参照美国日本经验,包括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需求、非金融部门相应的诉求,我们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从方向上来说,确实有些阶段应该拉长久期配利率,但从大的宏观方向上应该是轻利率重信用、高杠杆短久期。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蚂蚁集团股东结构调整完成

2024-01-25 14:22
82282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优化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政策思考

2023-10-16 12:57
6282

招商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岗招聘启事

2023-08-29 16:23
142974

招商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并表管理岗招聘启事

2023-05-09 16:32
53204

人民银行公布2022年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资产负债统计数据

2023-01-03 14:47
10933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相对稳定

2022-11-22 11:43
4889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