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事业部制改革,银行业必须把握住制度红利
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5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和1.5倍。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而在此之前,中国银行业早已陷入“微增长”的窘境。
文/本刊编辑部
来源:交易金融微信原创
目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5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和1.5倍。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而在此之前,中国银行业早已陷入“微增长”的窘境。
近年,中国银行业已得出一个普遍共识,就是银行业要走出“微增长”困境,必须利用好最后一个制度红利——事业部制改革。
事业部制已普遍被认为是银行治理模式改革的大方向。这也是全球银行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的事业部制架构已十分成熟,欧洲的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和英国劳埃德银行等也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汇丰银行在21世纪初也完成了向事业部制模式的转变。
中国几家国有大银行,都有几万个营业网点。但是,每个网点覆盖的人群差不多,做着差不多的业务——网点虽多,但没把生意做细。
工行、交行、建行这些大银行,旗下几万个网点其实都是出纳角色,不能做出大的决策。它们在北京的决策中心非常霸气,这个业务不能丢,那个业务不能丢,大企业不能丢,中型企业不能丢,华中不能丢,东北不能丢,钢铁我要占住,矿山我也得占住,处处伸手,但生意做得很粗。
中国银行业几十年不变的“总分组织体制”,就像手工作坊一样高消耗、低效率。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精准的市场定位,从总行到分支行只有客户大小的区别,而服务和产品没有区别。
国内有平安、兴业、民生等股份制银行率先推动事业部制改革。比如平安银行近日挂牌成立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事业部,形成地产、交通、能源矿产、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七大行业产业链“全覆盖”模式。兴业银行三大业务条线即企业金融条线、零售银行条线、金融市场条线,分别对应企业金融总部、零售银行总部、金融市场总部。民生银行从2007年就开始实行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相继成立了4个产品事业部和4大行业事业部。
中国银行业事业部制改革的先驱是民生银行。银行最需要把生意做专、做细,做细活的民生银行已从制度红利中获得惊人回报。2002年民生银行只有华夏银行的一半大,2012年民生已经比华夏大5倍。华夏银行是个国有企业,民生银行则是民营的。
平安、兴业和民生等股份制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把高风险的公司业务从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经营、三级管理”的体制改革为事业部“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体制,通过实施专业化评审,进行专业化营销和组建专业化团队来全面提升对客户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收益。
可是,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对银行事业部制一直比较慎重。事业部制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如何确定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是按区域为主,还是按业务性质为主划分事业部?如何授予事业部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授权(包括资源类授权和风险类授权)?
银行事业部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可是,中国银行业已经把事业部制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主攻方向,并以此带动管理体制的全方位创新,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