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160年历史回顾:眼前的低迷期远未结束
如果超过一个世纪的价格周期能够提供一丝线索,那么对于遭受围攻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目前的低迷恐怕没那么快结束。
如果超过一个世纪的价格周期能够提供一丝线索,那么对于遭受围攻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而言,目前的低迷恐怕没那么快结束。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David Jacks表示,商品生产商正在遭受几十年以来最长的跌势,但在未来长达24个月的时间里,矿产商、农户和产油企业或许都无法盼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底部。2011年,原材料供应达到近8万亿美元的峰值。Jacks对超过160年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研究,从黄金到棉花,从石油到铜,覆盖方方面面。他认为,可能要等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价格才会出现持续的反弹。
Jacks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Burnaby通过电话表示:“从价格的绝对顶部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下行过程的约75%-80%。底部不会很快完成,在底部将会盘整数年的时间。”
作为全球粮食、能源和金属消费大国的中国经济创出20年以来的最慢增速,加剧了大宗商品的大跌。而此前价格创出纪录高位,令生产商提高产能,因此部分大宗商品的供应仍在增加。Ned Davis Research Group认为,原材料可能处于20年“超级熊市周期”的第四个年头,该机构也研究了18世纪以来大宗商品的萧条期。
萧条期过程更长
持有类似观点的不止是Jacks。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基金、研究机构和银行也预测,投资者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2015年以来,衡量22种大宗商品回报率的彭博商品指数下跌了约15%,8月触及16年低点。该指标即将录得连续第五年的下跌,为1991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长跌势。
T. Rowe Price Inc.驻悉尼澳大利亚研究部门主管Viral Patel表示:“我们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底部胶着。”该公司在全球管理着超过7700亿美元的资产。他认为,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出现首波大宗商品的反弹走势,镍和铜最有可能受益于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铜线用于汽车和包括洗衣机、冰箱等电器。
经济学家Bilge Erten(现任职于波士顿的东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Jose Antonio Ocampo在2012年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1865年至2010年间,世界经历了四次所谓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他们分析发现,在当前的周期之前,上一次峰值出现在1973年,随后是长达26年的除原油外的商品价格下跌。西门菲沙大学的Jacks分析了30种商品的历史价格变化,他发现,从20世纪之初以来,价格的下行走势一般要比上行走势长约50%。
1999年左右,在最近一轮上行趋势的最初阶段,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扩张(于2009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原材料成为了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投资选择。2007年前的六年,也就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彭博商品指数增长了一倍以上。
Jacks认为,由于中国城镇化步伐迅猛,目前的周期非同寻常。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耗费了50-100年的时间,西欧和日本二战重建工作也耗费了很长时间。Jacks公布了一份2013年3月的研究报告,内容有关1850年以来大宗商品的大起与大落。他称,目前没有和中国有类似影响力的新的原材料需求来源。
“我们所经历的中国的转变规模是史无前例的”,Jacks表示,“超过3亿人在过去20年中迁入城市。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
据Barrick Gold Corp.的顾问Jim Gowans,在中国需求膨胀时期准备不足的生产商,现在对于中国经济的放缓也无法确定。Gowans在采矿业有着约40年的从业经验,10月1日,以几十年观察铜、镍和金市为基础,他在墨尔本对记者表示:“以前,你能够预测一个周期大约为4-5年。而现在,波动性会大得多了。”
下一个中国在哪里
高盛预计,至少在2019年以前,铜都将延续供大于求的状态,并表示原油价格或在接下来的15年中维持低位。麦格理集团认为,收入减少要延续更长一段时间,才会令生产商降低供应量,从而令金属和矿产市场恢复平衡,并触发价格的反弹。虽然PIMCO称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认为其跌势已经基本结束。
Jacks称,如果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出现新的大规模的工业化,那么反弹周期可能会更加缓慢,延续几十年的时间。他表示,在全球经济增幅超过现有产能之前,价格不会真正地开始上涨。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需求催化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像21世纪初的中国,但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满足这个标准。有些公司运营的投资周期是40、50或是60年,在采矿业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来源:彭博Bloomberg
延伸阅读:世行调低 今明两年大宗商品价格预期
“我们看到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趋势在2015年第三季度仍在继续,而且这一下滑已持续5年。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库存充足而且需求疲软,特别是工业大宗商品,因此价格可能会持续低迷。”
世界银行在最新的大宗商品报告中调低对2015年原油价格的预测,从7月期报告预测的每桶57美元调低至52美元。
调低预测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目前原油库存高企,多数国家对伊朗在解除国际制裁后原油出口的预期增加。
大宗商品价格难止下跌颓势
世行的2015年第三季度能源价格指数与第二季度相比暴跌17%,主导因素是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新兴市场增长放慢的预期引发油价再度暴跌、原油供应充足以及明年伊朗原油出口增加的前景。
其中,2015年能源价格预计比2014年平均降低43%。对于其他大宗商品而言,世行在报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度价格下跌5%,并预测非能源价格在2015年将比去年下降14%。
世行高级经济学家约翰·巴菲斯表示:“我们看到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趋势在2015年第三季度仍在继续,而且这一下滑已持续5年。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库存充足而且需求疲软,特别是工业大宗商品,因此价格可能会持续低迷。”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左右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尽管对有记录以来最强厄尔尼诺现象已有预期,当前的气候变化也影响了太平洋的风力和水温,尤其改变了南半球的降雨量,但不太可能导致全球粮价高涨,因为大多数粮食类大宗商品供应充足,而且国际与国内价格之间联系不大。
这是与以往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市场影响有限相一致的。截至目前,全球农产品价格业已下降,那些主要的国内市场价格并未由于厄尔尼诺现象而出现大幅偏离走势。
然而,报告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在多数受影响地区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局部破坏,尤其是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与国际市场没有联系的、比较孤立的地方粮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伊核协议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可能影响
在几个月内,伊朗有可能将日均原油产量增加至50万~70万桶,有可能达到2011年制裁前日均360万桶的规模。
鉴于伊朗拥有已知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占世界总量的18%),因此从长期来看,伊朗具有生产和出口大量天然气的潜力。
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说:“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对全球和地区市场的潜在影响从长期来看可能会非常大,前提是伊朗要能够吸引必要的外资和技术来撬动大量的储存。”
报告认为,伊朗原油和天然气扩大出口能力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能源价格预测的风险。
下行风险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产量高于预期和美国页岩油产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成本持续下降。需求放慢和高库存有可能进一步拖累油价。
上行风险则包括美国页岩油产量加速下降和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导致供应减少。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供了对主要大宗商品组别,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贵金属和化肥的详细市场分析。根据报告,金属价格今年三季度下跌12%,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下跌,反映出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世行预测2015年金属价格下跌16%。贵金属价格在今年第二季度下跌7%,由于投资需求降低2015年有可能再度下滑8%。
农业大宗商品价格今年第三季度下跌逾2%,2015年全年可能下跌13%,反映出供应充足和现有粮食库存高企的影响。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