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大起大落背后的神秘推手——全球大型银行
过去十年,每当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跌,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讲述着中国这个 " 大胃王 " 给市场价格带来的巨大影响。其实,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因素——全球大型银行。
本文整合自:华尔街见闻、腾讯财经
来源:和讯期货
过去十年,每当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跌,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讲述着中国这个 " 大胃王 " 给市场价格带来的巨大影响。其实,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比较隐蔽的因素——全球大型银行。
按照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Martin Sandbu 的分析,大宗商品和大型银行有两种关系:
壹
大宗商品产业需要为各个业务开展大规模融资,这就使得该行业与能够为其提供资金的金融业紧密联系起来。
大宗商品金融交易高度依赖于交易员为持有的现货库存确保贷款的能力。这一点在逼仓等特殊交易现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央行实施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银行很乐于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资金。过剩的金融资本给美国页岩产业带来的后遗症就是鼓励了页岩油产能过剩,继而致使价格走低。
贰
就像现货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一样,大宗商品变成金融交易资产使得银行充当了 " 仓库 " 的角色。举例来说,正如华尔街见闻多次提及,在金属贸易融资中,现货商品以质押品的形式质押给银行,银行给现货商品的所有者发放贷款。而一些投资银行甚至会直接出手收购大宗商品和仓储业务。
过去十年,由于现货大宗商品库存被挪移,导致现货价格和金融市场价格双双发生变动。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主要商品交易商、投行通过把这些金属储存在大型仓库中,达到限制供应、提高售价的目的,铝价一度在供应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仍出现上涨,就是因为仓库出货大排长队。
鉴于上述因素,银行已经受到监管层的注意。去年,美国参议员抨击银行等金融机构插手大宗商品库存业务导致了价格上涨。而在这之前,银行就受到沃克尔规则的限制而不得不缩减大宗商品自营业务。
不仅如此,全球最大柜台金属衍生品交易商摩根大通去年出售了现货商品交易业务和金属期货经纪业务。美银美林也在去年关闭了旗下欧洲电力及天然气销售暨交易部门。高盛则剥离了金属仓储业务 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
银行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原因吗?至少在时间上非常吻合。尽管这与基本面变差也有关系,但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去年大宗商品价格为何暴跌。不过,如果能够意识到大宗商品业务正在去金融化,那么价格暴跌也许就不会让人那么惊讶了。
业内声音:
大宗商品的牛熊周期比股市要长很多,在大宗商品熊市到来之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需求暴涨的推动下,大宗商品出现了10年的牛市。《经济学人》认为,作为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消费国,中国是这场大宗商品熊市的制造者。
高盛也发表了关于中国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的观点。它认为2015年,中国正致力于经济增长结构转型,从投资于生产的商品密集型结构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经济学人》和高盛把此轮大宗商品熊市仅仅归结于中国是不合理的,对于大宗商品近期的疲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加息预期导致美元走强是重要因素,此外全球经济不振导致需求疲弱。最受关注的大宗商品原油和黄金也纷纷暴跌。
大宗商品走熊的原因众多,中国经济放缓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把大宗商品熊市的到来归因于中国身上,不仅偏颇至极,而且违背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商品市场本阿里就是波动起伏,并通过这种波动来调节资源在各个行业的配置。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想把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带入熊市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