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数字看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有多快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加速集聚,各项跨境金融服务加速“花样翻新”。
■ 直通车观察员 扬尘尘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加速集聚,各项跨境金融服务加速“花样翻新”。
今天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组织通气会,上海银监局自贸区业务处处长王卓怀披露了一系列最新数据。
比如,在区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方面,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持有国际板黄金账面价值192.45亿元;辖内银行1-8月份代客开展国际板黄金结算75.62亿元。
自贸区内法人银行已达21家
伴随着自贸区业务快速扩张,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聚集度不断上升。截至8月末,区内共设有21家法人银行(含4家中资和17家外资)、95家分行、11家专营机构和295家支行级网点;此外还设有六大类26家非银机构和4家资产管理公司。区内机构的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占全上海比重的77.5%和81.4%。
今年以来,自贸区新设的机构层级较高,分行级及以上机构占48%,品种进一步丰富,涵盖了银行、汽车金融、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专营机构等多种类型机构。基于试验区联通境外、区内和区外的平台定位,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谋划在区内布局各类非持牌的总行级跨境业务中心,包括跨境资产管理中心、跨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跨境专项融资中心等。
值得关注的是,试验区银行业的创新引领功能日益凸显,成为各银行在业务模式、管理架构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创新实践的主要试验田。比如,民生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明确定位为民生银行的“金融创新基地”,已有效服务于该行32家分行,业务规模突破200亿元,并已开发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银租通等新产品和业务模式共14种,其中已成熟落地8种。
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增长近9倍
分账核算系统是自贸金融最大的创新点。分账核算单元的建立,建立了规则统一高度便利的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便利实体经济投资贸易活动,为自贸区提供了“电子围网式”的金融环境。
据透露,截至8月末,已有34家银行业机构通过央行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其中29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2.38万个,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为2664.24亿元,较年初增长8.7倍。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张欣园介绍,今年,该行为一家国资委直属企业A公司叙做境外放款以及并购融资。该公司拟利用其海外投资平台公司B进行海外并购项目,但碍于此次并购项目对B公司资金占用过大,无法凭现有自有资金完成并购。该行为企业设计创新方案:通过为B公司开立FT(自由贸易)本外币账户,在分账核算框架下为其进行融资,通过A公司作为融资担保方直接为B公司申请FT外币跨境并购贷款融资,同时,利用跨境人民币境外放款政策完成其自有资金部分的补充。这一服务方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规避了相应的汇兑风险。
跨国公司全球现金高效管理
自贸区在跨境结算方面的便利,使银行得以在全球现金管理上帮助企业大大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今年1-8月,上海银行业机构累计跨境结算金额为6.3万亿元,跨境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收付金额分别为3138.76亿元和389.31亿元,第三方支付跨境结算金额为17.28亿元。
花旗银行依托现金管理平台,支持跨国企业的本外币全球现金管理业务,为自贸区内企业建立其全球财资中心,助推总部经济发展,为跨国公司在自贸区内提供“全套”人民币跨境服务。
罗氏中国通过其在自贸区内的主办企业,将经常项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集中起来,合并一定时期内收付交易为单笔交易的方式,利用花旗银行的全球净额结算系统与其境外的内部银行直接结算,从而大大提高集团内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跨境收付成本,节约集团内融资和汇兑成本。
不高于2%的跨境信贷成本让企业获益
依托自贸区内简政放权的政策,不仅境外企业投资境内便利了,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步子也能迈得更大。
跨境信贷方面,截至8月末,上海银行业机构投向境外贷款余额为464.43亿元,跨境直接投资项目融资余额238.62亿元,其中境外并购贷款余额60.69亿元。
上海银行自贸区分行作为中间协调者,协调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及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境外组成银团,为企业提供境外银团直贷。综合成本比境内融资成本低15%。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分账核算单元的境外筹资功能,通过分账核算单元从法兰克福分行拆借到7500万元英镑,成功向国内知名集团公司发放三年期的7500万英镑贷款,用于集团收购境外公司股权,支持其海外业务发展。不高于2%的贷款价格,使企业境外业务拓展大大获益。
转载请注明 转自自贸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