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融资渠道助中小企业走出“低谷”
肖先生是浙江一家专门做代工的服装厂老板,在这个早春来临的时节,他却感到阵阵寒意。开工率不足,订单减少,令他度日如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寒瑟与萧条,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和持久。
如今,像肖先生这样的小企业老板,不胜枚举。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焦虑,他们的企业同样徘徊在生存与毁灭的分界线上。在这样的时局下,工厂还可以坚持多久?到哪里获得延续企业生命的“救命钱”?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近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扶持中小企业被作为一个重要举措。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冲击,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提出,要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精细化。
对于肖老板这样的小企业主来说,从这样的一份《意见》中,他们似乎看到了保住企业的一线希望;对于那些工作在小企业生产一线上的工人来说,这却是拯救无数家庭于危难中的一份福祉。
在《意见》中,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已经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信贷政策措施,要抓细、抓实、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量化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机制”,以确保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发展。
为了改善银行对小企业的服务,加大对信贷的管理,央行与银监会在《意见》中要求,所有大型和中型银行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营性机构,鼓励金融机构自主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求它们进行独立的核算,要有独立的审批,要健全独立的激励机制。银监会还特别要求,这种专业机构要完全是一种自己独立的垂直系统,有自己独立的队伍、独立的审批程序和独立的人员营销等等。现在,全国已经有几十家银行开始设立这样的中心,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据记者了解,针对大量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银监会在去年就按“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指导银行“救急”、“救穷”但“不救乱”。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鼓励银行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及多元化融资支持,利用授信开证、押汇、保理、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息咨询和代客理财服务等。
去年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的情况,银监会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并且为了确保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支持,在量上作出了规定。特别指出,小企业贷款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整个银行业的贷款平均增长速度,而且要对小企业贷款的增长实行单独考核。
采访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肯定了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措施。他认为,这将把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推向新的高度。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则认为,对小企业贷款在量上进行规定,可以在特定阶段督促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光靠银行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
对此,央行与银监会达成了共识。共同支持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推进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这样,一旦贷款发生了损失,可以通过一部分风险担保资金减少贷款损失,这也可以激励和促进金融机构稳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
尽管实施了多管齐下的政策,但是要使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危机,使银行愿意放贷,敢于放贷,真正要靠的还是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使那些真正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