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银行的竞争优势还存在吗?
9月10日,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在“数字革命颠覆金融业”分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以下为讨论内容整理:
作者: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新华网
9月10日,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在“数字革命颠覆金融业”分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以下为讨论内容整理:
未来传统金融业态到底会不会被颠覆?
我认为,互联网并不会改变现在金融的本质,但形态会发生很多变化。
中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我们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于全世界。所以,金融业态被颠覆的现象,完全有可能最先发生在中国。现在,不管是第三方支付、小微贷款还是P2P,中国不光站到了这个产业链的顶端,更是在引领互联网金融的潮流。
互联网对很多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冲击,包括商业银行和一些投资基金等等,只不过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但必须注意,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资金的融通,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来做,这一本质都不会改变,所以唯一要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论是银行、投资方还是资本市场,都属于金融中介,关注和试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能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老问题,是它未来能不能成功颠覆传统金融业的根本关键。
现在的很多平台,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第一是通过移动终端帮助大家找到和识别自己潜在的交易对手;第二就是通过对数据作出分析来帮助大家判断。其实,这两个优势都替代了银行和投资银行以前耗时耗力的人工调查,大大提高了速度,所以我对互联网金融有信心。
传统银行不屑于做的,互联网金融做到了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多样化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中,大多数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服务的那些客户,比如需要贷款等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和普通老百姓等。所以大家能看到,阿里也好、腾讯也好,他们一开始提供的很多服务,其实传统银行是不屑于做的。
后来,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做一些技术。如果大家使用过大型银行的互联网工具,会发现客户体验还是和阿里、腾讯不太一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文化就是给有钱人和大企业服务,成本就必须高;而互联网公司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屌丝”企业,服务对象就是普通大众。但是,在未来这两种客户体验是不是能够融合,我认为还值得观察,因为互相学习本来就很容易。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里的推广,我们需要直接使用纸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需要到银行去见银行职员和在柜台取钱存钱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所以未来的传统银行到底会怎么变化,还是充满想象。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比较明确,现在很多大银行有很多员工、很多分行,虽然目前这些条件还属于最大的竞争优势,但十年以后可就不一定了。
十年以后,互联网金融会消失吗?
唐宁认为,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一词会消失,因为十年之后,互联网和科技本来就成为金融内生的一部分,就不必再强调“互联网金融”,那时候的金融是更好的金融。对于这个观点,我基本认同。因为,互联网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它一是提供渠道,二是提供数据分析,帮我们做调查,但它本身并没有改变资金融通的本质。
当互联网技术真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了作用,就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我们现在看到,尤其在中国,金融体系主要就是银行为主,也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而直接融资的比例则相对比较小一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需要投资者本身能够自主分析和决策,现在很多老百姓做不了这个,所以才只能主要靠银行。但是,如果信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每个人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帮助决策,未来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间接融资比例会越来越小,直接融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大家自己去做投资,自己选择产品,不需要通过银行或其它中介机构。
互联网金融应该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现在的征信工作,应该以央行为主。央行自己就有一套征信系统,当然也有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完全靠自己积累的数据,也建立起了另一套征信系统。年初,央行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其中就有芝麻信用,我相信今后不管是紧密或是松散,各大征信系统之间相互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
以后,除了个人征信之外,也许还能通过合作后的征信系统来判断一些机构的征信状况。税收、电费等各种信息集中在一起,不但能判断一个人,还能帮助判断一个企业的征信状况。到时候就会有多样化的渠道,这些金融平台和企业也会存在更多可能。
虽然目前P2P还没有被纳入到央行的征信系统,但我认为将来还是应该被纳入。其实,已经有机构开始尝试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获益的不光是旅游业和娱乐业
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缩短银行等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所以将来受惠最大的行业可能是旅游业或一系列娱乐行业。但我认为,能让旅游业和娱乐行业从中获益的不光是互联网金融,还有互联网本身和机器人等等,因为那些都会大大提高生产率,让大家都不需要工作那么长时间。
那么,互联网金融还有什么更直接的好处呢?我能想象到的就是,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会越来越少,不必再让别人来帮自己理财,而是自己来做决定,因为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各种分析,老百姓可以选择保险产品,可以选择债券产品,也可以选择外汇产品。的确,部分高端客户还是需要高级的个性化服务,但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支付宝等工具就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不需要再去银行。
当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融资门槛可能也会大幅度降低,也许未来会是一个众筹欣欣向荣的时代。现在很多股权众筹是把钱放在一起,但最终还需要一个领头人来帮助我们做,其实这说明目前虽然信息不对称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远远不够让每一个老百姓真正做充分的决策和参与管理,所以还是需要有一个领头人。如果未来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像领头人那样来做决策,实现金融民主化以后,也许领头人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当然,目前来看那还只是一种设想。
监管和创新真的不可兼得吗?
互联网金融发展得这么快,“监管”就可能会落后一些,毕竟它不是先知。有些人觉得管得太紧会造成倒退,但也有人觉得管得不够会有安全风险和漏洞,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监管呢?我认为,市场仍然需要有信息披露、还是需要透明化,还是需要尽职调查,但在监管和创新之间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很重要。
很多金融创新,如果一开始就被监管卡死了,也就不会有创新。但是我个人认为,监管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只要没有大风险,创新也就不会有大问题。当然,这背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产品不行了,创新者要自己承担责任。否则,创新还是会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