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我们用什么拖延危机
进入2015年下半年,连续出现人民币汇率跳水、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受困于通缩威胁,或者就是经济过冷。
文:本刊编辑部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原创不意)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进入2015年下半年,连续出现人民币汇率跳水、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受困于通缩威胁,或者就是经济过冷。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GDP增长乏力,产能过剩,市场疲软,部分企业因为销售不畅资金紧张,甚至发生偿债危机,出现了“跑路”现象。
大环境不景气尚在其次,更重要是,我们正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犹如眼前弥漫着一层浓雾,需要有一阵清风吹散一些迷雾,我们才能把前面的路看得稍微清楚些。
破解风险迷雾的前提是度量风险。一个统计学词语——贝塔(Beta),专门用来量化看不见的风险。
贝塔是相对数。所有公司平均的风险贝塔数是1,如果你公司的贝塔数是1.5,表示风险高——需要有更高商业回报来补偿。
比如,广告公司的贝塔数会高。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客户的广告投放首先会受影响。经济危机来了,广告基本叫停。
比如,食品企业的贝塔数就低些。经济再萧条,饭还是必须吃的。只要不是奢侈类的食品企业,经济危机不会对它有什么大的打击,有时,经济萧条反而是好事,有些胃口高端的人不再吃鱼翅,改吃速冻食品了。
金融企业,比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质上是买卖风险的经纪人,先购买一种风险然后出售另一种风险,通过经营风险来盈利。量化风险的专家正是这些金融企业。
银行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评估,然而计算出每一个公司的风险值。银行家经常讲“风险价值”,就是要搞清楚某一时刻有多少钱处在风险中。
保险公司主要靠“实际经验”防范坏账。格雷厄姆(巴菲特的老师)在其著作《证券分析》中说:“保险公司根据实际经验,对所承担的每一宗风险进行衡量,并据此收取保费。有时,分析的重点集中于所谓的‘道德风险’(比如骗保)方面,此时必须衡量一些实际统计数据以外的因素。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造成‘远远超过保费收入的损失’,但‘平均结果’能够可靠地形成商业利润。”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基本思维非常一致:一定比例的“坏账损失”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用“好账”赚的钱,覆盖“坏账损失”,形成赚钱的“平均结果”,“平均结果能够可靠地形成商业利润”。
当下全球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局中,通缩(物价涨不动)的背后,是需求萎缩,东西卖不出去,经济增长的潜力已到极限。厂商在过去几十年内用增加负债率的办法缓解了(或者抵销了)产品过剩的危机以及人为推迟了增长极限的逼近。厂商在资本回报率(即ROE)本来不够吸引人的情况下,用增加负债率来提高了ROE回报率。
原本1块钱只能产生5分钱利润的生意,本不具有吸引力。但厂商通过借债,用别人的钱做这个生意,产生利润除去利息,能放大实际盈利能力。而大家都这样负债经营时,总有一天会造成商品过剩,竞争使利润率下降,降到厂商连还本付息都困难,这就出现“资产负债表”危机。
现在,IMF总裁拉加德表示:“全球经济已陷入新平庸时代”。全球几乎所有行业领域的投资回报率都在下降,而企业(乃至国家)的负债率都在急剧上升,经济增长的潜力丧失殆尽。
未来迷雾重重,风险难以预料,保守才是最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