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土豪的另类投资观
提起中东,大家都会联想到液体黄金石油,而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在近年与中国的民间资本交流却甚少,中金三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健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中东富豪家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趣由狂热逐步衰落,主要是跟当地经济息息相关。
记者:罗琦
来源:第一财经网
提起中东,大家都会联想到液体黄金石油,而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在近年与中国的民间资本交流却甚少,中金三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健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中东富豪家族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趣由狂热逐步衰落,主要是跟当地经济息息相关。
陈健祥称,目前不少中东家族基金在2009年迪拜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开始恢复元气,但由于当地投资能达到双位数的增长,加上现在中国资本也相对足够,所以两地的民间资本交流也开始越来越少。
陈健祥所在的中金三甲金融控股自从2002年已经在科威特设立了第一个办公室,进驻中东的时间已经长达13年,当地办公室由最初的1至2人,扩张到高峰期的20至30人,最后再缩减到1至2人,可以说中金三甲在中东办公室的规模的变化,也成为了中东与中国民间投资交流的一个缩影。
土豪基金多由外人掌管
陈健祥称,与中东富豪们的接触中,要时刻做好“碰钉子”的准备。在海湾地区,几乎所有的金融项目的主要执行人员是印度、黎巴嫩籍,他们负责管理当地富豪的财富,所以在处理项目投资时非常谨慎小心,宁愿不做也不做错。
这些基金经理在拿到项目时,会首先做一轮筛选,然后才向董事会请示,由于他们对于每个项目会有非常主观的看法,也加大了陈健祥在拓展中东客户的难度。
陈健祥称,在跟这些基金经理交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而这一步却很难,以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一起吃个饭再聊聊业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很反感这种“酒桌文化”。在他们的文化里,除了要先认个脸熟以外,还要借一些简单不涉及金钱的合作关系得到认可后,才能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及合作。
不过,一旦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对方建立联系,收获也是很大的,由于他们的交友方式很“扎堆”,所以一旦博取了一个人的信任,也就基本取得了他整个朋友圈的信任。
最爱IPO项目长线投资
这种“扎堆”除了体现在交友,也体现在投资上面。
在2004年开始,不少来自内地的大型中资机构的IPO都选择登陆香港市场,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都是这一时期上市的,带动了一大波的海外资本到香港股市IPO市场的“淘金潮”,其中就包括来自中东的富豪们。
“那时候,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钱好赚,”陈健祥回忆道,很多中东富豪少则投几千万,多则投几十亿,而中金三甲也在中国银行上市时成功做了承销商,并在中东地区做代理,让不少中东富豪尝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甜头。
这些中东富豪们本着“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在香港的资本市场大赚不少,他们的投资持有年限通常长达5年,而且收益率非常可观,累积回报通常都有好几倍。
但是,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时候,中东的富豪们开始招架不住,而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迪拜爆发债务危机,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开始破灭,很多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资产都损失近90%,不少中东富豪元气大伤,无暇顾及海外投资。
中金三甲在中东的办事处也开始变得冷冷清清,陈健祥称,很多中东富豪一听见“基金”就害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在中东的基金经理打电话还没来得及说相关的基金项目,电话就已经被挂断。
这种元气大伤的日子自从2011年才开始有所好转,直到现在,他们对IPO项目的兴趣还是很高,他们对这种较透明、风险低、回报高的投资项目仍有很浓的兴趣。
本地投资有双位数回报
不过,陈健祥称,随着中东地区近日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回流本土地区,对投资中国的金融产品的兴趣也开始逐步减少。
自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海湾投资者们又再一次开始了区内的巨型基建项目,其中包括顶级豪宅、智能科技综合体等,再加上2020年的世博会和2022年的世界杯将分别在迪拜和卡塔尔召开,海湾地区的房地产和建筑承包商再次成为了当地投资者的主要目标。
不少善于跟风的中东投资机构也开始把投资重心由欧美转回了老家,而且一些善于布局的投资者们更针对一些零售、酒店、娱乐等项目进行了前期投资,务求在几年后的收成期得到最大收益。
陈健祥称,这些中东本地的房地产相关项目,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都有双位数,令他们宁愿倾向在本土投资。另一方面,中东的投资者在看到一批批中国旅客在迪拜商圈的消费能力后,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市场本身的资本已经非常足够,吸引力也不如以前。
而中金三甲作为过去中东和中国民间资本的牵线人的角色,也开始逐步衰退,陈健祥称,目前公司在科威特的办事处只剩下少数几个员工,只做联络用,而公司由于证监会牌照非常齐全,加上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终于开通,目前已经转型做资产管理业务,与中东的民间资本合作关系也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