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陷入“货币战”,中国靠什么制造子弹
当下最热的财经话题就是“人民币汇率跳水”,国外媒体纷纷猜测这会引发“货币战争”。
当下最热的财经话题就是“人民币汇率跳水”,国外媒体纷纷猜测这会引发“货币战争”。
各国财经高官和媒体经常使用“货币战争”这一词汇,用于描述竞争国家显形或隐形地压低本币汇率以促进出口,压低本币汇率的一般手段就是大量发行钞票。
当问到市场上的钱(货币)是怎么出来的,很多人都会一下子愣住,甚至是在银行工作或从事货币金融研究的专家们,也往往不能给予圆满的答复,很多时候听到的答案就是:那是中央银行印出来的。
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国家或中央银行开足马力印钞票”,画面上配以印钞机哗哗地印制钞票的图像。其实这并不准确,也容易产生误导。
这些哗哗印出来的钞票都给了谁,怎么给?中央银行绝对不可能凭空给谁划转一笔钱。
钱究竟是怎么造出来的?主要通道是信贷,通过资金借贷流向社会。商业银行每天都在寻找有信用且需要贷款的人,每一笔信贷资金的发放其实都是在造钱。
你搞到贷款以后,要去做各种投资或消费,资金的支付还是要通过银行,所以信贷资金大多仍会留在银行,又转化成存款。存款再(按比例)派生出贷款,贷款再转化成存款……这样循环往复,专业上叫“货币乘数”。加拿大银行信贷部主管格拉汉姆·陶尔斯就说:“每当银行放出一笔贷款,新的银行信用——新的存款——即崭新的钱就被创造出来。”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贷款的多次循环,派生出的流通货币,至少会3到4倍于存款人的原始存款。
外汇占款是中国央行发行货币的另一源头。目前,很多国家将外汇(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作为重要“货币储备物”。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因购买外汇(形成国家外汇储备)而投放的货币,占到人民币发行总量近1/3。
李克强总理曾直言:“比较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是我们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据中国央行数据:2014年年中,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世界第一,占到全世界外储总量的1/3。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直接对政府提供透支或购买政府债券,或者直接购买企业股票、债券、票据等等方式,发行货币。在中国,这种做法在1995年《中央银行法》出台之前是很普遍的,之后得到严格控制。
近年,美联储和日本央行连续推出几轮“量化宽松”,就是通过直接购入国债企业债增量发行天量货币,巨额现金直接流入卖出债券的银行家手中,金融系统被注入大量流动资金。
2014年美国GDP为17万亿美元,而净私人财富高达84万亿美元,发行5000亿美元“无风险资产”换取有形货物和大宗商品,是不会威胁到整座大厦的。相比之下,人民币则脆弱得多。人民币汇率刚经历短暂“跳水”,就已搅乱全球市场。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中国的进口原材料成本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提高,这将明显挤压国内生产商的利润空间。
货币主要通过贷款发行出去,贷款必然催生债务。中国的债务规模,已从2008年的9万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28万亿美元。借贷已占到中国GDP的280%。信贷质量不断恶化,已严重侵蚀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原创不宜 转载请注明 来源:跨境金融(Cross-border-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