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经贸关系多点开花
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4853.7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25.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实际投资金额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同期,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70.6亿美元,执行金额4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4.1%。
【导读】
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4853.7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25.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实际投资金额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同期,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70.6亿美元,执行金额4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4.1%。
来源:国际商报 刘明
今年上半年以来,低迷的外部需求恍若阴云,笼罩在中国外贸上空迟迟未能消散。“一带一路”建设则为中国外贸投射出了多抹亮色。“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4853.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双方经贸合作扎实推进,进展积极,总体进度和效果都比预期更好。”在商务部8月4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如是指出。
经贸合作卓有成效
据沈丹阳介绍,对外贸易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4853.7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5.8%。其中,对沿线国家出口2957.7亿美元,增长1.9%,占出口总额的27.6%;自沿线国家进口1896亿美元,下降20.9%,占进口总额的23.4%。
吸收外资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设立企业948家,同比增长10.62%;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从所投资的行业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投入外资同比增长116.54%,金融业同比增长126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50.02%。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占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15.3%。
服务外包方面,中国加快了开拓新兴市场的步伐。“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缓慢,传统发包国家对中国发包业务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中国企业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开拓服务外包新兴市场的成效初步呈现。”据沈丹阳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70.6亿美元,执行金额4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4.1%。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0.3亿美元,执行金额2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2%和9.1%。
多点开花方能多结硕果
中国拓宽贸易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打造全方位“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经贸关系有赖于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多点开花。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商会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以及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大有可为。
据《白皮书》介绍,2014年,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中,珠三角地区占比达到32%,其中57%出口到拥有庞大新兴市场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双方梯度差异显著、互补性强,建议充分利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资源,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优势产业‘制造+服务’一体化方式‘走出去’,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白皮书》指出。
中国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则与中东欧间展现了较强的产业互补性。“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但贸易合作领域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主要集中在电机、电器设备及零件,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等领域,与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产业互补性强。建议上述地区以贸易为基础,推动高端产品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白皮书》如是建议道。
与此同时,2014年西北地区对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西北地区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白皮书》指出,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西部开放的重要窗口,亦是通往亚欧大陆的国际门户,加强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