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资管转型样本:探索和建立投资经理人制度
就上海银行而言,他承袭了上海这个城市非常显著的特征——谨慎、细致,银行的特点直接传导到风险管理理念上,也决定了上海银行的资管业务风格偏向稳健。
上海银行2014年末理财规模1882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02%。到2015年5月底,这一规模已超过2100亿。该行去年年底资产规模1.187万亿。
就上海银行而言,他承袭了上海这个城市非常显著的特征——谨慎、细致,银行的特点直接传导到风险管理理念上,也决定了上海银行的资管业务风格偏向稳健。
其理财业务所投资资产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所有投资领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又以各类固定收益品种为主,主要包括债券、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结构性融资、货币市场工具等。同时积极参与证券市场、股权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投资。在产品上,则以中低风险的预期收益率型为主。
本报记者 王俊丹 上海报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利率市场化之下,银行的传统收入结构发生改变,过去存款立行的概念正逐步向资产立行过渡,资管业务在银行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
根据最新数据,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已接近17万亿,其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有比重较大,城商行虽参与资管业务者的数量众多,但规模相对较小,规模最大的几家分别约在2000亿左右。
2014年可以说是城商行资管业务的变革之年,主流城商行普遍在去年顺应监管要求,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理财业务规模明显增长。
上海银行2014年末理财规模1882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02%。到2015年5月底,这一规模已超过2100亿。该行去年年底资产规模1.187万亿。
就上海银行而言,其承袭了上海这个城市非常显著的特征——谨慎、细致,银行的特点直接传导到风险管理理念上,也决定了上海银行的资管业务风格偏向稳健。
其理财业务所投资资产基本涵盖了目前主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所有投资领域,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又以各类固定收益品种为主,主要包括债券、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结构性融资、货币市场工具等。同时积极参与证券市场、股权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投资。在产品上,则以中低风险的预期收益率型为主。
随着今年初,监管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会计核算、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手段,加大发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成本。以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为主的城商行资管业务进入关键转型期。
上海银行作为第一批设立的城商行,已走过20年发展历程,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其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弢,以上海银行为样本,一窥城商行资管业务现状与转型。
现有产品模式
《21世纪》:介绍一下上海银行的理财业务产品线?有哪些特色业务?
李弢:近三年来都在重点强化理财产品线建设。目前基本做到“人有我有”。局部领域还具备一定的行业领先性,比如:针对养老型客户的保本型产品报价长期位于行业1/3分位数以上;“易精灵”、“福利派”等类现金管理型开放式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超越各种“宝”、货币基金等现金管理类资管产品。
《21世纪》:现金管理型两类产品为什么有优势?
李弢:这几年在现金管理类产品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因为根据我们分析,无论零售、私人银行,还是公司、同业客户,均存在现金管理的巨大需求。同时,此类现金管理类产品本身也符合未来基金化、净值型转型的方向,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类净值型的,每日收益率根据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化,与净值型产品只是在收益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上海现金管理型产品主要分两类,一是T+0的“易精灵”,已推出超过6年,同时面向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产品投向全部是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但相较公募货币型基金,限制相对较少;二是T+7的“福利派”,面向高净值客户。
由于投资者对现金管理的需求巨大,这类产品在现有份额中占比不低,且监管要求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容易转化,也是未来的重点业务之一。
《21世纪》: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多少?
李弢:保本型产品在上海银行资管业务中占有一定比例,规模占比超过30%,主要与客户需求相关。
其中个人方面,主要是养老型客户。上海地区的养老金发放,上海银行占有40%份额,且结构偏向高龄人群,从客户年龄、背景、投资经验等看,是保本产品的高需求者。另一部分是公司和同业,在内部风控的要求下,只能购买保本产品。
利率市场化之后,保本型产品不再是大方向,但在近一段时间内仍具有价值。“业务转型”和“固定收益优势延续”目前来讲是并行推进的。
资管业务转型
《21世纪》:刚才也谈到资管的转型,上海银行理财产品转型思路是怎样的?
李弢:未来理财产品端将会朝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净值型产品以类基金化方式进行运转,配置有活跃市场价格的资产,在这其中还将进一步演化出类债券型和类货币市场型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类股票型基金的银行理财产品两大类,并面向不同的投资者发行;第二个方向即项目型非标产品,此类产品未来趋势应是向项目化,充分信息披露,产品不错配这一方向发展,并向高净值和私人银行客户发售。
根据监管导向和市场方向,我们也在推进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创设,以及全行理财产品封闭式转开放式的形态调整。目前,已经确定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的产品结构以及全行产品转型的整体方案,并已进入综合理财管理系统开发需求评估阶段,下阶段将进行系统开发改造,争取推进理财产品转型。
《21世纪》:上海银行有进行资产管理部事业部制改革吗?怎么改?下一步是不是也有拆分成立子公司的打算?
李弢:我们于2014年年初启动资产管理业务改革,并在2014年9月基本完成。资产管理部前身主体在金融市场部中,于去年底正式挂牌。
改革后在组织架构体系方面,在行长室下设资产管理业务委员会,是全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决策机构;并成立资产管理部,作为总行一级部门,统一经营管理全行资产管理业务。
改革涉及多个部门职责调整及业务流程的变更,资产管理部已完成与各相关部门的业务交接工作,并逐步制定新的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各项制度。
银监会鼓励子公司,但每家行发展不一样,拆分设立子公司是各银行资管的终极目标,但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到位。如果从组织架构来看,银行体量大,内部组织架构体系复杂,成立子公司的速度不会很快。
未来战略
《21世纪》:资管业务的未来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李弢:商业银行的理财资管,要符合全行的战略。资管的定位为,打造全能型资产管理专家。
目前上海银行在向集团化综合经营发展,除已有的全资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拿到相同投行牌照,消费金融公司、租赁公司也在申报当中。未来跟资管都会有所配合,发挥综合效应。
产品方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打造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保持银行“固定收益”投资特色的同时,加快权益类产品线的布局,并逐步扩大私募股权、黄金等大宗商品,以及衍生品等的投资范围。
投资管理方面,探索并建立投资经理人制度。除继续巩固加强目前在债券、货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外,加大非标类资产配置,以及上市公司增发、并购重组等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资产配置比例。研究投资大宗商品、贵金属、股票及期货指数、特殊资产及收益权、产业基金、跨市场套利等另类投资的资产。
探索理财资金与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高风险资产的对接投资模式。根据市场及政策变化配置一定比例的境外资产。利用自贸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离岸市场特征,进行跨境金融创新。
作者:王俊丹